婦癌治療怎麼選?先做基因檢測讓標靶、免疫治療更有效

OGA5I60

107 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婦女十大癌症的發生率,子宮體癌、卵巢、輸卵管和寬韌帶、子宮頸癌,分居第六、七、九名。婦女生殖器官癌症常見症狀包括:異常出血、下腹疼痛,共通之處便是異常出血,即月經期間額外出血或月經亂、行房出血,陰道出血或血絲狀的分泌物甚至下腹疼痛、性交疼痛。

子宮內膜癌常因長期出血而有貧血或倦怠症狀。卵巢癌常伴隨胃腸道不適,如腹脹、腹痛、打嗝、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以及頻尿或便秘、骨盆疼痛。子宮頸癌中後期症狀有坐骨神經痛、腎水腫跟腸道的症狀。

婦癌診斷方式有骨盆腔檢查、婦科超音波、電腦斷層、抽血腫瘤指數 CA125 等。婦科檢查骨盆腔檢查是婦科基礎的內診檢查,之後醫師覺得有必要下一步就會是婦科超音波,檢查後覺得不能排除癌症就會進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要進一步確診癌症,應更積極地採取行動。如子宮內膜癌,以子宮腔鏡進行切片檢查或子宮內膜刮除術;子宮頸癌肉眼可見者可直接切片檢查,肉眼無法分辨也可採陰道鏡指引下切片檢查;卵巢癌則需要剖腹探查術。

最新治療和基因檢測的幫助

現在婦科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進步,傳統治療是手術加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最新的婦科治療趨勢則是加入了標靶跟免疫治療。婦女生殖器官癌症目前已發展出多種標靶和免疫藥物,標靶藥物方面在子宮內膜癌有「多重激脢抑制劑」,卵巢癌的「血管新生抑制劑」跟「PARP 抑制劑」(針對 BRCA 突變),以及子宮頸癌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免疫藥物方面在子宮體癌以及子宮頸癌都有「PD-L1 抑制劑」。

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與傳統治療有時是相互搭配使用的。近期臨床試驗以多重激酶抑制劑配搭 PD-L1 抑制劑,效果極佳,在試驗第二期便取得適應症。卵巢癌建議標靶藥物「新生血管抑制劑」併用化學治療,化療六次結束再繼續以標靶藥物做維持性治療,提升第四期病人的整體存活期,對於復發病人也有很好的療效。但不可諱言的是,這些新藥的價格也相對昂貴。

採用標靶或免疫治療前,如能透過基因檢測尋找癌症生物標誌,則是更有效的精準治療。建議可使用在惡性度較高的第二、三、四期婦癌建議基因檢測。例如子宮頸癌的小細胞癌惡性度較高,第二期就應該考慮生物標誌檢測、採用標靶或及免疫藥物。另外治療後復發的患者,也可考慮基因檢測,因為他們在治療選擇上也比較有限。對於跟時間賽跑的癌症病人來說,進行更有效的精準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文/ 亞洲婦癌研究團體榮譽理事長 賴瓊慧教授  (劉惠敏 整理)

更多資料: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原文出處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完整影音

延伸閱讀:

乳癌症狀有哪些?從初期檢測、預防、分類常見問題一次懂 

好吃又抑癌!研究發現,每天吃蘑菇,降低45%患癌風險,與乳癌更相關!

最容易出現「腦轉移」的癌症是肺癌、乳癌!出現「腦轉移」有哪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