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社區感染已成事實,但想要守住社區,就必須要能夠穩住醫院,但不可否認這一週以來,國內醫院已經連環爆,至少有三間大型醫院被證實院內感染,又加上民眾紛紛擠爆急診想要採檢增加醫療量能的負擔。感染科專家坦言:「現在個案數非常多,全部擠到急診會讓醫師疲於奔命,這時候做好確實的分流才是最重要。」
專家:疫情嚴峻院內感染難以避免
新北市亞東醫院、高雄仁慧醫院、台北市某間血液透析診所,都已經被證實有院內群聚發生,此外,還有不少醫院都出現醫院工作人員確診,像是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台大醫院、三總等等。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坦言:「在疫情嚴峻的時候,院內有感染是難以避免。」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明:「確實有些醫院地緣關係,醫院同仁在社區中得到感染,代表社區確實有相當的個案數,自然會有這樣的狀況。」
所以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在發生,保全醫院絕對是在打疫戰中作為重要的,張上淳說:「因為地緣關係患者容易帶著病毒進到醫院,可能是用其他疾病現象來表現,希望入院病人都先篩檢,才到醫院裡面正常住院,篩檢不是立刻有結果,所以需要有降載有個緩衝的病房,等安全再回到病房。」
想要保全社區安全、得先保住醫院
但每一次醫院出現狀況,在專家眼中這些都是危機、都是警訊,因為一旦醫療崩潰,影響絕對是患者的存活率!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說:「只有減低醫療的壓力才可以減低患者的死亡率。」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控室主任張科更進一步以國外的研究為例:「如果100個患者全擠去醫院可能死亡的人會更多,100位好好作分流可以救活99-98個,如果100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急、焦慮,本來可能100個只會死10個,感染還可能持續擴大,變成幾千人。」
現在個案數非常多,所以假設全部擠到急診,醫師沒辦法採那麼多的量,張科說:「民眾全擠進醫院,醫院也沒辦法真正發揮急診的功用,這樣會打破原有的防疫的設計。導致醫師本來應該要去協助重症的個案,改為要去幫忙輕症的患者。」
民眾別再擠進急診室!醫療分流才是重點
這時「醫療分流」減低醫療量能最重要的事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重症患者進到醫院內,輕症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讓醫院有足夠空間處理重症的患者。」
黃高彬強調:「現在每家醫院儲備的能量都很高,包括隔離病房、專責病房有相當的空間可容納,醫院在前天已經進入『醫療量能整備』啟動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第二階段。」
其實醫療分流的概念台灣已經在登革熱的時候就已經採用過,張科提到:「登革熱在104年一度出現到兩萬例的患者,不可能兩萬例都住院,這時候就分流很重要,把資源做合理的使用。」
輕症患者轉入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所以現在隨著越來越多新確診的患者出現,為了讓病人得到適當的照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我們讓輕症的病人很快的轉入加強版的集中檢疫所,那裡有足夠的醫護進行照顧。」
包含每天多次體溫通報、電話關懷、也透過平板病人可以傳回他的血氧、血壓、如果有惡化隨時轉住院,把患者做穩定的分流。
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專家觀點不同
那到底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黃高彬認為:「這星期高峰應該就會過了,這些發病的人約有1-2星期的潛伏期,代表應該在月初就感染了,如果都有發病的話幾乎都發病了,之後像案2103(萬華茶室指標個案)那種特殊案例已經沒有了,所以再傳出去也不會很多。」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民眾可以保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移動,維持前幾天雙北是空城,這樣感染源就有機會切斷,兩個觀察期後確診數下降。」黃高彬解釋。
張科則建議可以觀察確診數,他說:「如果每天新發生的個案都超過一百例,疫情可能就還是會持續下去,因為驗出一百個代表社區非常非常多的感染。且個有個案的縣市越來越多就要警覺,我們現在沒辦法去想像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這一波暫時不會結束因為量很多。」
打疫戰就有如長久之戰,在面對生活受限的時刻,盡量做好自我的保護,才能讓社區進快回到安全、穩定的生活。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