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母女打 AZ 前先做「血栓基因檢測」結果高風險!醫:改打高端保三命

自新冠肺炎疫苗開始施打後,出現血栓的罕見副作用也讓大眾漸漸重視「血栓」的問題,日前桃園即有母女三人在輪到可打疫苗前,想到家中長輩就有血栓病史,警覺可能有相關風險,先做了基因檢測,進而就醫諮詢。華聯生技的報告結果顯示,三人中即有二人為血栓高風險,一人為中風險,德信診所劉德良院長一看報告結果,建議改打非腺病毒載體疫苗,降低誘發血栓發生。

劉德良醫師表示,由於該位母親的長輩也有血栓病史,擔心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因此去做了「深層靜脈血栓基因檢測」驗 11 大凝血基因,從報告中卻發現其中有 6 個基因是紅字帶有缺陷,她非常緊張,趕緊找醫師進行諮詢。

劉醫師表示,因為血栓高風險遺傳比例有 20~30%,所以基本上要打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話,會建議先做基因檢測,「若結果確定有遺傳增加風險的情況,就建議考慮選擇 mRNA 疫苗或其他血栓風險較低的疫苗。」

台灣靜脈栓塞發生率雖然比歐美國家低,容易讓人忽略所謂的「血栓體質」,但根據全球知名Lancet的子刊《EClinicalMedicine》顯示,新冠染疫後有血栓的人死亡率仍較一般人多出高達一倍,因此不得不多加重視。其實,血栓體質能透過基因檢測,早一步預測風險,因此如果家中有人有血栓病史,應該要提高警覺性。

深層靜脈血栓有什麼症狀?如「單肢水腫、頭低下會痛」就應懷疑

深層靜脈血栓一般常見於腳、肺部、腦部、心臟,若是腦部的血栓,會讓人持續頭痛,劉德良說明「尤其頭低下時會更痛,甚至會畏光、想吐、劇烈性的頭痛,這些都是腦部血栓的前兆。」

如果血栓是發生在下肢或上肢靜脈,就會造成麻、腫脹,通常較常發生在下肢,不過上肢也是有機率發生,「如果單側腳腫脹、感覺麻,就建議快就醫。靜脈曲張從年輕女性到40幾歲女性都有可能發生」院長提醒。

血栓形成過程為血管內皮損傷後,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速會減低,血小板就會附著,萬一血液又較濃就會容易形成栓質,「萬一剝落就稱為栓塞,若栓質掉到腦部就會中風,掉到心臟的話就有可能心肌梗塞。」劉醫師提醒。

誰是深層靜脈血栓高危險族群?

像是久站久坐的職業,容易會有靜脈曲張,像是老師、空姐、護理師、司機等都是靜脈曲張的好發族群,而靜脈曲張者也是深層靜脈血栓的高危險族群,劉德良醫師表示,其他深層靜脈血栓的高危險族群還有:

  • 遺傳因素:有血栓家族病史
  • 自體免疫疾病病史
  • 嚴重外傷、大型手術者
  • 靜脈曲張者
  • 服用避孕藥
  • 孕婦
  • 年紀大的女性
  • 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者(BMI>35 血栓機率更高)
  • 糖尿病
  • 吸煙者
  • 心臟病(心律不整,尤其以心房顫動為首要)
照片檔 ID:514649302
照片檔 ID:514649302

深層靜脈血栓「重點 6 大基因」有紅字應進一步做遺傳諮詢

劉醫師也說明,若是上述血栓高風險族群,再加上遺傳因素,血栓風險係數又會更高,所以如果知道自己是高危險族群,就可以考慮做深層靜脈血栓基因檢測。

而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深層靜脈血栓高危險族群?華聯生技遺傳專家表示,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得知,深層靜脈血栓基因檢測中,有 11 大與凝血有關的基因,檢測結果中,F2 凝血因子、F5 凝血因子、THBD 血栓調節蛋白、PROC 蛋白質 C、PROS1 蛋白質 S、SERPINC1 抗凝血酶 III,這 6 大基因中只要有一項為紅字,就建議到遺傳諮詢門診評估。

華聯生技提供基因資訊

而一般人若得知血栓為高風險者,會建議就醫評估進行D-dimer檢測,看是否有無血栓,劉德良也建議,以下3種狀況下可以考慮做D-dimer檢測:

  1. 做重大手術前(時間會超過 4 小時以上)
  2. 遺傳加體質環境因子為中高度血栓風險等
  3. 準備分娩前

孕婦血栓為常人 5 倍!台灣孕產婦生產死因 「肺部靜脈栓塞」排名第 3

孕婦本來就是易發血栓的族群,尤其懷孕中期之後較易處於高凝血狀態,讓生產時不至於大量出血,並在孕期第三期因子宮增大,使大靜脈回流受阻,也增加血栓塞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 4 至 5 倍。而血栓易形成體質對於孕婦的影響有:

  • 孕前:不孕症風險(胎盤循懷障礙)、排卵藥誘發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風險(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避孕藥併發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風險
  • 孕期:反覆性流產或死胎風險(胎盤循環障礙)、子癲前症或胎盤早期剝離風險(胎盤循環障礙)
  • 產後:剖腹產病發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產後併發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風險
照片檔 ID:922691860
照片檔 ID:922691860

劉德良解釋,由於孕婦產程中後期的血液會比較黏稠,女性激素的分泌也會和懷孕前不太一樣,若孕婦又有血栓基因,常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果,避免膽固醇或血脂過高,飲食、生活習慣也要調整。

另外,如果出現「單肢水腫」就要注意。而若是雙肢水腫,「可能就是子宮壓迫到淋巴循環,一般來說同時發生雙肢栓塞的機率比較小。」劉德良也呼籲,到了懷孕第三期要多走路散步,並用溫水泡腳,另外也可以多練習凱格爾運動等增加局部循環。

深層靜脈血栓怎預防?劉德良:久坐要多站,久站要多坐

其實深層靜脈血栓是可以預防的!劉院長表示,平常要維持營養均衡,多喝水、吃蔬果,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或睡眠,如果久坐的人,要起來動一動,久站的人也要找時間坐下,動動身體。另外,平常可以測量脈搏,如果有減弱或單側肢體發紫併腫脹,那就要留心,堵塞的機率比較高,應該要跟醫師討論,更積極的來處理。

參考資料:

1.深層靜脈血栓檢測

2.Thromboembolism risk of COVID-19 is high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ClinicalMedicine. Eclinm.2020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全球新冠重症者血栓比例高!台灣研究超過4成受試者有FGA凝血基因缺陷為警訊
非侵入性NIPTs是什麼?懷孕10週抽血迅速檢測寶寶健康
產前檢查怎麼選?一次瞭解羊水晶片、核型分析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