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血栓讓手指黑發!染疫後心血管併發症怎麼解?有後遺症嗎?

新冠肺炎不只是衝擊肺部的疾病,也會對全身人體造成極大影響,據統計25%重症染疫患可能有週邊血管變異問題,因為心血管系統也有ACE2受體,病毒入侵引起發炎反應,血管內皮、凝血功能失調,包括動脈、靜脈都可能出現血栓,北醫附醫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科黃群耀醫師坦言:「新冠患者產生所血栓不太一樣,一般心血管產生的血栓不會那麼瀰漫,只會在一個地方,用傳統的治療方式可能更嚴重。」

醫師:新冠造成廣泛、持續性血栓更難處理

雖然疫情爆發至今國內患者比起國外並不多,但已經發現疾病重症度與心血管併發症有關,像是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可能產生相對應的併發症就會越多,黃群耀指出:「北醫附醫收治的重症病患中就有四人出現靜脈血栓,一人出現動脈血栓。」但在國外像是武漢、歐美有高達 40%可能有心血管併發症問題,但目前無發分析出哪些高風險者比較容易產生血栓。

不管是靜脈血栓、動脈血栓都可能產生極大影響,靜脈血栓會出現肢體腫脹、疼痛;動脈血栓因影響血液供應器官,危迫性較大,若血栓嚴重堵塞血管造成肢體缺血壞死,病患將會面臨截肢的風險。

一名年約70歲周先生就在今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時遭感染,到醫院時發現右手掌泛白、發紫,三隻手指甚至出現泛黑壞疽,手掌、關節僵硬無力,黃群耀醫師說:「新冠肺炎已經導致周先生體內出現的是廣泛、持續性的血栓,若全身性溶栓可能導致大出血。」

為了因應新的疾病問題,團隊改採取手臂採局部溶栓治療,在周先生的右上肢放了導管用血栓溶解藥物,慢慢清除血栓再以氣球擴張術促進血流,果然血栓狀況也慢慢改善。

不是沒有病毒就康復了!後續復健才是重點

但後續到底該怎麼持續復健、相關後遺症問題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當周先生打通血管,復健團隊隨即介入。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林昀毅醫師指出:「復健團隊主要透過視訊、床邊指導,協助周先生復健運動,當順利出院在定期返院接受每週二到三次的物理及職能治療。」

由於新冠肺炎所產生後遺症的問題,不單單只有一個部位,要訓練的項目包括心肺功能、有氧訓練如跑步機、腳踏車、阻力訓練、四肢肌耐力、右手手指關節活動度、雙手肌力、感覺訓練、精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訓練等,希望藉由復健讓周先生盡快回到正常生活。

果然幾個月過後,周先生右手壞疽範圍逐漸縮小,新生正常組織逐漸增加,手指關節活動度進步一倍。從周先生的案例也發現,台灣疫情過後要面對其實還有許多染疫患者後續復健問題,比起國外建置完整的後續SOP,康復者後續該怎麼治療,目前政府還沒有完整規劃SOP。

我有新冠後遺症怎麼辦?

林昀毅醫師表示:「全國至今有超過1萬6千名新冠確診者,9 成以上解除隔離回到社區。」根據臨床統計,超過半數的康復者出現一種以上的後遺症,部分的後遺症甚至會持續超過 12 週;部分後遺症無法透過藥物緩解,需要配合積極復健,並持續研發創新療法,才有機會改善。

北醫附醫防疫專責病房主任暨胸腔內科周俊良醫師表示:「相較 SARS 新冠肺炎以輕症居多,後遺症卻造成更大的傷害。」雖然台灣目前還沒有成立所謂「後新冠門診」,如果染疫後康復者有後續治療的需求,可以尋求北部幾間醫學中心:台北、北榮、北醫等,都有復健科對於這類患者進行後去追蹤及照護。

文、王芊淩

延伸閱讀
流感疫苗分成兩階段施打!這11類族群本週五就可接種
南韓跟進施打第三劑開放高齡、醫護接種!盼年底可以脫下口罩
COVID-19/打完BNT疫苗心臟不舒服怎麼辦?家長常見四大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