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聽不到」失智狀況恐加重!專家解析助聽器該怎麼戴、應注意事項

當年紀愈來越大,聽覺神經或聽覺感受細胞也開始減少、凋零,而根據研究顯示,同樣年齡的長者,較早出現聽不清楚情況者,之後失智的情況會較嚴重。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耳科主治醫師黃啟原表示,智力的反應和接收的訊息有關,若聽不到的話接收的訊息自然就會比較少,對大腦的刺激也會減少,失智的狀況就較嚴重,但兩者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而許多長者聽不到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什麼情況下應該要配戴助聽器呢?黃啟原表示,當長者聽不見燒開水、門鈴聲,以及因為聽不清楚,用電話、看電視時聲音越轉越大聲時,就必須注意。

助聽器配戴 應由醫師、專業團隊評估

黃啟原提醒,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要先透過醫師和專業團隊評估,另外,配戴何種助聽器也要經由選配師評估。而助聽器是複雜的醫療器材,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環境挑戰,一般來說,助聽器的設計是在 1 至 2 公尺內發、收音較合適,距離一旦增加,聲音的能量到達耳朵時就會減少很多,不過黃啟原表示,現在已經有相關科技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戴助聽器也有「適應期」!黃啟原:戴助聽器是為了家人

而無論是使用假牙、眼鏡等任何新產品,都需要適應期,其中聽覺的適應期較長,黃啟原表示,配戴助聽器後需要 1-3 個月適應新的聲音,「有很多年長者會覺得戴上助聽器後周圍聲音變吵雜,但其實是因為年長者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周圍正常的音量,才會覺得不適應。」 另外,助聽器的體積設計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如何配戴、使用也需要練習和適應期。

而黃啟原也說,自己常和患者說,要配戴助聽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因為常有人抱怨家中長輩不戴助聽器,導致溝通上出現困難。另外,透過家人支持戴助聽器,也能陪伴患者走過適應期,與配戴助聽器或是些微聽損者溝通可以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 說話前先引起他們注意,保持面對面交談。
  2. 放慢說話速度,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講。
  3. 句子儘量簡短、簡單。
  4. 談話距離不要太遠,儘量不要超過 2 公尺。
  5. 安靜、明亮的環境下,交談的效果會最好。
  6. 如果對方沒有聽懂,換個詞句表達,並可搭配肢體動作作為輔助。
  7. 家人一定要保持耐心與同理心,並給予配戴者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istock 照片檔 ID:538044358
istock 照片檔 ID:538044358

初次配戴助聽器者,「循序漸進」很重要

黃啟原提醒,初次配戴助聽器者,可以採取「漸進式」的配戴策略,因為第一次配戴助聽器,會需要適應新的聲音,因此建議從保守的音量設定開始慢慢加大,避免聲音過大造成不舒服。另外,環境部分,則建議從安靜的環境開始配戴,再到戶外較吵雜的地方,並且每天慢慢加長配戴時間,直到調整能夠全天配戴助聽器。

而有些人會認為需要的時候再戴助聽器,其他時候可以拿下,對大部分的聽損患者來說,這種方式是比較不好的,因為聽損患者配戴助聽器,要慢慢重新建立新的聽覺環境,所以配戴的時間應該要能夠越長越好並且循序漸進,另外,黃啟原也提醒,如果是雙耳都有問題的話,建議雙耳都要配戴助聽器。

使用助聽器 應定期保養、每日清潔

食藥署提醒,使用助聽器時,應注意適時保養,避免因耳垢而堵塞助聽器的聲音輸出口或排氣孔,因此建議每日清潔,且使用上應保持乾燥,以避免損傷助聽器內精密電路,造成助聽器功能異常、甚至損壞。再者,應定期將助聽器送回廠商進行維護,並根據使用者之聽力進行調整。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助聽器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

  • 要先「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
  • 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及其標示
  • 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食藥署表示,只要掌握以上 3 個小撇步,即可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孩子英文特別差,恐是聽力出問題!聽力師:挑助聽器遵守 2 原則
不戴助聽器才會聽力退化!醫師:小心還有失智的風險
捷運公車上戴耳機,聲音至少破85分貝!醫:半數年輕人做錯3件事易致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