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今本土確診新增 68732 例!再添 19 例死亡、 8 人未接種疫苗

新冠疫情本土案例在連日維持在 6 萬例後,今天來到將近 7 萬例。指揮中心今日宣布新增 68,732 例本土及 37 例境外移入,中重症增加 125 例,確診個案中新增 19 例死亡,年齡介於 70 多歲至 90 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及具慢性病史、 8 例無疫苗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8,732例本土病例,為32,706例男性、36,003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從 1 月 1 日至今總共病例有 67 萬 2,998 人,輕症無症狀比例沒有變,佔了 99.79%。那中症昨天增加了 101 人,減少 1 人轉到重症,所以現在中症的比率是 0.17% ,那重症增加了 24 再加 1 ,總共增加了 25 人,死亡增加 19 人,重症的比例是占 0.04% 。

而本土確診個案分佈遍及 22 縣市:

  • 確診數破萬縣市:新北市(22,891例)、臺北市(11,701例)
  • 確診數破千縣市:桃園市(9,675例)、臺中市(4,029例)、高雄市(3,882例)、臺南市(2,474例)、基隆市(2,122例)、新竹縣(1,871例)、宜蘭縣(1,871例)、彰化縣(1,408例)、新竹市(1,312例)、屏東縣(1,299例)、花蓮縣(1,065例)
  • 確診數破百縣市:苗栗縣(883例)、雲林縣(649例)、南投縣(466例)、嘉義縣(368例)、臺東縣(332例)、嘉義市(193例)、金門縣(120例)、澎湖縣(115例)
  • 確診個位數縣市:連江縣(6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及具慢性病史、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5月2日至5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5月13日。

指揮中心呼籲慢性病長者打滿 3 劑加強保護力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今天公布的重症及死亡個案,其中包括 19 例的死亡,沒有特殊年紀比較輕的重症個案,年紀都是在 70 多歲到 90 多歲之間,病程主要都是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也有一些病患是有出現像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腸炎或者是食物梗塞等其他病症的情形。

羅一鈞指出,在慢性病的部分,今天 19 位死亡個案,全部都有慢性病史,這大概跟長者的情況也都相符合。疫苗接種的情形也是有總共 8 位是沒有接種疫苗, 13 位是沒有打滿 3 劑,只有 6 位是有打滿 3 劑,另外 80 歲以上的佔 7 位。對此,羅一鈞強調,所以還是呼籲長者,特別是有慢性病的長者,能夠去接種 2 劑以上的疫苗,最好是可以打滿 3 劑,加強自己的疫苗保護力。

基隆 2 歲男童急診轉院北榮後過世

今天傳出基隆一名 2 歲男童因接觸保母染疫確診,13 日晚間出現發燒、抽搐、活動力不佳的情形,家人緊急送往衛福部基隆醫院急診,經小兒感染科醫師懷疑是有病毒性腦炎,建議轉醫學中心治療,通知衛生局協助在隔日凌晨轉院到台北榮總,進行後續的救治,但男童仍在 14 日早上 8 點多不幸過世。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初步收到該名男童的死亡診斷書,是新冠感染合併急性腦炎,以及多重器官衰竭。

羅一鈞強調,此案後來死亡的原因,目前有初步先收到死亡的診斷書,是有新冠感染合併急性腦炎,以及多重器官衰竭,但因該案還沒正式通報到審查的部分,所以會在完成整個病例的摘要蒐集以及死亡診斷書的確認跟審查之後,再把他列入每天公布的死亡跟重症個案裡。

羅一鈞也說,目前來講兒科的重症網絡,事實上都還是在運作當中,目前北部在台北這邊是有 6 張的兒童專責的 ICU 病床,其中一張確實是在剛剛提到這位男童最後轉院成功的台北榮總當中,所以目前其實都還有床位。

羅一鈞表示,後續還是會再了解一下在整個轉院的安排過程當中,有什麼可以再加速的地方,讓轉院的過程能夠更快。不過他強調,在醫院急診時都有持續在救治這個小朋友,包括抽搐、發燒還有呼吸等這些狀況都有在進行處理,並沒有說出現等待而不做治療,或延誤治療的狀況。

密切接觸者打滿 3 劑疫苗擬放寬隔離強度

近日中央與地方正在研議,針對打完 3 劑疫苗密切接觸者,是否放寬隔離的強度?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基本上打完 3 劑疫苗的人,會放寬的方向應該就是「0+7」,不過至於那 7 天是自主防疫還是自主健康管理,各縣市政府有不同意見,指揮中心會做完相關的配套才會予以定案。

陳時中說,這個議題目前還是沒有完全達成共識,有人認為說還是要稍微管制,有人認為說要更鬆一點,等於希望這些打完 3 劑疫苗的人完全進到「0+7」,做一個低度管制,但有共識的部分是大家一致認為在行政上面的負擔一定要減低,強度盡量放鬆,指揮中心也會研議相關的一些配套想法,大概明天之後會來公布。

65 歲以上快篩陽性即可投藥

陳時中提到,今天另外一個與地方政府討論到的議題,是 65 歲以上者,非原來 3 類對象,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則可以投藥,為現階段疫情防治的重要手段,來降低重症的死亡。陳時中表示,這個方法最主要就是在 65 歲以上若快篩陽,不跟所謂的確診綁在一起,把它切割開來,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就可以處方給予藥物,基本上這一點大家算是有共識的。

陳時中說,至於快篩是不是要跟確診綁在一起,大家今天的意見很多,有一個縣市提出蠻有建設性的想法,指揮中心會跟法制單位再來做一些討論。不過基本上,在 65 歲以上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可以投藥,這件事今天有共識,研議相關配套之後就會公布來實施。

符合條件 2 歲以下幼兒快篩陽確診可免 PCR

對於 3 類對象快篩陽性經醫師確認部分,指揮中心今天補充說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接到一些兒科醫師的反應,2 歲以下的幼兒雖然說並沒有這個年齡合適可以使用的快篩試劑,不過在實務上的操作面,確實也是有這 3 類對象是 2 歲以下幼兒,家長自己用手邊的快篩,或者去購買最近有食藥署認證的唾液快篩,就幫小朋友快篩,小朋友可能也有一些相關症狀,所以做完之後陽性,希望由醫師來確認結果就可以直接判定為確診,不需要再去做PCR。

羅一鈞提到,經過內部討論之後認為,雖然幼兒不符合快篩試劑適用的年齡,但是因故如果仍然接受了快篩檢測的話,會尊重醫師的評估跟裁量。如果經醫師評估,透過遠距看診方式,確認這個快篩陽性的結果,而且醫病雙方能夠達成確認共識的話,就依照醫師的裁量來認定,也屬於確診。

羅一鈞說,也是要請醫師在後續完成這個上傳結果跟通報的程序,就可以讓這個小朋友被判定為確診,然後也不需要再額外去安排做 PCR 這個程序,這算是一個例外的情形,指揮中心現在認定會尊重醫師的裁量,來減少父母為了 2 歲以下幼兒做 PCR 奔波的困擾。

另外,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0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29日至5月14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孫珞軒、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確診者居家照護必知!生活環境如何清消?常見問題一次秒懂
想要快篩準確!醫師圖解正確採檢角度、家長幫兒童快篩四步驟
快篩陽性領不到清冠一號怎麼辦?以科學中藥調配「類清冠」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