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藥局最熱賣的藥品就是「解熱止痛藥」,在疫情期間不管是因打疫苗副作用,還是因為染疫居家照護,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常備用藥,以緩解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只是服用要這些藥物前,食藥署提醒:「像是乙醯胺酚成分的藥就不適合與其他退燒藥併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建議飯後吃。」民眾服用藥物前一定要先了解藥物正確的使用方式。
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以緩解輕微不適的症狀,解熱止痛藥最為常見,只是這類藥種類產品非常多,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都有不同選擇。食藥署提醒,藥品在分級上可分為「處方藥」與不需要醫師處方的「指示藥品」和成藥,學會正確選擇藥品可說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般解熱止痛藥主要分為兩類:
- 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常見普拿疼、普除痛、安佳熱糖漿、寶可痛錠等。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常用伊普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
兩類止痛藥都有指示藥品的選項,在藥局諮詢後購買作為居家常備藥,只是這兩類藥物服用時有不同的注意要點。
吃乙醯胺酚不能與綜合感冒藥一起吃
乙醯胺酚是最常使用的解熱止痛藥,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傳導,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副作用不多、較不傷腸胃,大約半天就可以排出體外。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因此喝酒時不能併服,以免對肝臟造成損害。
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常含有乙醯胺酚,單次用藥含量大約介於 250-500 mg 之間,若同時與其他綜合感冒藥併服,可能會有過量問題。
以一顆 500 mg 乙醯胺酚止痛藥來說,健康成人一天最多不超過 8 顆,單次使用不超過 2 顆,若同時使用感冒藥水或其他退燒藥就可能過量,因此不宜併用此類藥物。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應飯後服用!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是藥物類別的總稱,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 (cyclooxygenase)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大部份為醫師處方用藥,但有少數藥品是經過醫師、藥師諮詢後可以自行購買,其中又以伊普芬(ibuprofen)成分最常見。
這類藥品雖然較乙醯胺酚類止痛藥多了抗發炎的作用,相對也會增加腸胃道的副作用,若有長期使用需求或是腸胃道疾病者,本身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應先請醫師診治,並建議於飯後使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性,若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回診就醫。除了對腸胃道的影響,腎功能不佳者也要謹慎使用。
食藥署也提醒,有研究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建議使用前先請醫師或藥師進行風險評估。此外,伊普芬成分的藥品說明書也註記「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止使用」,請民眾在用藥前多留意。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隨意吃止痛藥可以嗎?止痛藥分為這三種 吃錯劑量恐「肝毒性」上身
憂疫苗副作用吃止痛藥!藥師教這樣吃不傷肝傷腎
快篩陽性即確診哪裡可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