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民眾無症狀!心房顫動併發症常見中風、心衰竭,出現「這些狀況」應注意

心房顫動為臨床上常見心律不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廖峰慶表示,台灣 2300 萬人中,大約有 2% 的人會發生心房顫動。

廖峰慶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發生時,其他心房部位會發出不正常訊號並掩蓋竇房結的正常訊號,影響整個心房收縮,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速度可以快至 350 至 600 下左右,其常見症狀為:

  • 胸悶
  • 心跳亂跳、心跳快
  • 頭暈
  • 全身無力
  • 血壓低下

5 成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胸悶、心跳亂跳建議就醫

根據研究顯示,有 5 成民眾發生心房顫動時並無任何症狀,至於什麼情況下應該要就醫治療?廖峰慶醫師解釋,只要出現上述症狀,若常常覺得胸悶、心跳很快或忽快忽慢,就建議要就醫進行檢查,此外,現代科技發達,若本身有穿戴式裝置有監測到相關數據,也可以告知醫師進行判斷。

原則上,年紀增長為最常見發生心房顫動的原因,65 歲以上民眾中,有 5% 的人會發生心房顫動,80 歲以上則上升至 10% 左右,除年紀因素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甲狀腺亢進等也容易導致心房顫動,其他像是胸腔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者,也都是容易好發心房顫動的族群,另外,男性發生心房顫動的比率較女性多。

心房顫動常併發中風、心衰竭

生活習慣對於心房顫動的發生也有影響,廖峰慶醫師補充,像是緊張、焦慮、壓力大的情緒,也會造成心房顫動的產生,心房顫動最常見併發症為中風

廖峰慶醫師解釋,心房顫動會降低心臟血流流暢度,若血流長期不順會在心房內產生血栓,當血栓順著心臟打出,跑至腦部就容易造成中風,而若掉至主動脈就易引起腸中風、缺血性腸壞死或是腎臟中風;血栓塞在下肢動脈則會造成下肢動脈栓塞。

除了中風以外,若心房顫動持續發生,久了以後會造成心臟負荷不了並產生心衰竭的表現,至於臨床上要如何評估心房顫動中風風險?可根據 CHADS2 分數:

  •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臟衰竭
  • Hypertension :高血壓
  • Age:年紀>75 歲
  • Diabetes:糖尿病
  • history of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腦中風病史

評估上,年紀及腦中風病史會佔 2 分,其餘則為 1 分,另外後續還會使用 VASc 進行評估:

  • Vascular disease:心肌梗塞,週邊血管阻塞
  • Age :年紀 65-74 歲
  • Sex(female) :女性

廖峰慶醫師解釋,若算出後結果為男性 0 分、女性 1 分,代表中風風險較低,但若為 2 分以上,就可能為中風高風險族群,這時就建議接受近一步檢查、治療,廖峰慶醫師表示,臨床上會先評估患者中風風險機率,再來決定其用藥以及治療方式。

預防心房顫動 先評估自身「危險因子」

至於心房顫動的預防方式,廖峰慶醫師表示,要先評估自己是否有「危險因子」,廖峰慶醫師舉例,像是有慢性病者,妥善控制病況就能預防心房顫動發生,此外,維持正常作息、戒菸、戒酒並少喝含咖啡因的茶、適時紓緩壓力也能避免發生心房顫動。

採訪專家: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廖峰慶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一張圖秒懂「心房顫動」!會帶來 4 倍中風機率
Apple Watch 心電圖真能抓出心律不整?心臟內科醫生這樣說
COVID-19 / 心臟病人可接種新冠疫苗嗎?醫師列舉 4 類心臟藥物需調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