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未來恐一波BA.4、BA.5更難防!權威期刊對變異株四大重要發現

近期國際間疫情再起!主要是 BA.4、BA.5 造成新一波感染浪潮,而台灣也在今天迎來首例 BA.5 的本土家庭群聚案,知名國際期刊《 Nature》也公布研究,BA.4、BA.5 比現在主流 BA.2 更有傳染力,未來發生再感染的可能性上升。

BA.4 、BA.5 逐漸成為各國主要病毒株

Omicron 亞型 BA.2.12.1、 BA.4 、BA.5 在多個國家現蹤後,感染的病例數正快速地增加。以英國為例,在今年 6 月底,感染 BA.4 、BA.5 病例數已經佔所有新增病例的一半以上。

美國從今年春天發現 BA.2.12.1 病毒株後,現在已經取代 BA.1 成為主要的流行株,BA.4、BA.5感染的病例數也持續增加中。科學家們因此希望盡快釐清,新變種病毒對於曾經感染過,或是已經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產生免疫逃逸的情形。

為什麼新變異株令人擔憂?

其中《 Nature》期刊或是能提供相關解答,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分析,針對「病毒特性」與「免疫逃逸能力」,在此篇研究中有四個重要發現:

ㄧ、ACE2結合能力佳:BA.2.12.1、BA.4 和 BA.5 仍保有與之前的 BA.2 變種病毒亞型一樣具有很強的 ACE2 受體親和力。

免疫逃逸能力更強:BA.2.12.1 比 BA.2 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特性,而 BA.4 和 BA.5 逃避中和抗體的能力又更甚於BA.2.12.1。

對於已經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的人,體內的中和抗體效價在對抗 BA.4 及 BA.5 時,下降的非常明顯。更值得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發生 BA.1 突破性感染的人,雖然能對 BA.1 產生很高的中和抗體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卻對 BA.4 和 BA.5 中和能力降低達 8 倍之多。

推測免疫逃逸的原因,與新冠病毒棘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域」(RBD)中,幾個位點 D405N、L452Q、L452R 及 F486V 的突變有關。

三、治療性單株抗體不受影響:目前鄰床治療所使用的單株抗體,該藥物作用位點不受突變的影響,仍可以有效中和 BA.2.12.1、BA.4 和 BA.5 。

四、疫苗設計的考量:研究除了觀察到,感染 BA.1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在對抗 BA.4 和 BA.5 效價降低之外;同時也發現,接種疫苗後再感染 BA.1 人,能成功觸發記憶 B 細胞能力,去辨識原始株病毒,比打過疫苗而未感染過 BA.1 人更高,所以研究推測由 BA.1 誘發的抗體多樣性可能比較「窄」。

疫苗未必能有效對抗新變異株

因此,如果以 BA.1 為基礎而設計的新一代疫苗很可能無法誘發廣泛的保護效果,去對抗 BA.4 和 BA.5 等新的變異病毒。

先前英國有另一項統計,在 Omicron 流行期再感染的可能性,比去年 Delta 的流行期超出八倍,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提到:「未來還會有更新的變異株出現他的傳染力又變得不一樣,所以再感染、三度感染、四度感染並不是不可能會發生。」

因應這波變異來襲,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先前在記者會中預估:「我國在 7、8 月後將面臨一小波 BA.4、BA.5 本土疫情,對於 0+7 是否可能於 8 月實施,必須持續觀察疫情發展。」

1. 參考文獻: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
2.參考資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有長新冠該去哪些醫院就診?全台106家醫院名單一次看
怎麼定義「二次感染」?感染專家教「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長新冠也會影響嬰幼兒!《刺胳針》:各年齡層兒童症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