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鼻腔清潔護理不佳易染病菌!醫師告訴你日常清潔 3 大重點

口鼻腔感染是多數病毒、細菌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途徑,除了長者及幼童容易受到病菌入侵之外,因癌症介入治療(如化放療)之後遺症可能造成唾液減少、口乾問題及免疫受損,病患也容易誘發病菌感染,讓專家告訴你,臨床上口鼻腔的清潔護理方式及口鼻腔消毒的重要性。

雙和醫院牙科部黃茂栓主任指出,口鼻黏膜是人體面對外來病菌的第一接觸點,在疫情期間大家都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勿碰觸口鼻等習慣,除了 Covid-19 之外,流感及腸病毒也會透過口鼻侵入人體,若口鼻中的病菌量較多進入呼吸道就可能會發展成肺炎,因此日常清潔護理做好保護口鼻非常重要。

3 大族群須特別注意口鼻腔保健

黃茂栓醫師指出,鼻腔及口腔黏膜會分泌黏液、鼻水及口水來清潔,藉此達到自淨作用;像是吃東西後口腔環境會偏向酸性,分泌口水可以平衡酸鹼值成中性,若長時間酸性會造成病菌滋生、齲齒蛀牙等問題。因此口乾或口水較少,口腔的自淨能力會比較低,較容易有外來病菌感染及蛀牙的發生。

  1. 長者及癌症治療病患—唾腺功能下降
    唾腺功能下降可能會有口乾、唾液減少等症狀,除了頭頸癌的癌症治療後可能出現,人體老化及更年期停經後賀爾蒙的改變也會造成唾液減少,進而增加長者蛀牙及感染的機率。
  2. 系統性疾病患者—免疫力、抵抗力較弱
    部分系統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洗腎)需長期服用藥物,而一些慢性病藥物也會減少唾液分泌,加上糖尿病、洗腎病患者身體的免疫力及抵抗力較一般人弱,需特別注意日常的口鼻腔清潔護理,避免感染。
  3. 孩童—自我保護力、抵抗力較低
    孩童在行為上較難自我保護,常會有口罩戴不住,玩耍難保持社交距離等狀況,會面對較多的傳染源,加上呼吸及免疫系統尚在發展中,抵抗力較弱,因此幫孩童做好清潔,保護口鼻是很重要的。

日常口腔護理做好,避免口腔流行病及牙周病

黃茂栓醫師解釋口腔護理狀況可以從齲齒指數(DMFT)看出端倪,目前國內 12 歲的 DMFT 大概是 2.0 顆,雖然較從前低,但仍高於全球平均的 1.67 顆。

不過,有賴家長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的努力,0-6 歲的蛀牙盛行率已從過去的 70-80%下降到 60-70%,他指出,從日常的刷牙、0-6 歲兒童每半年塗氟增加保護力等護理,能避免細菌造成蛀牙、牙結石、牙周病

口腔護理用品選擇多,藥用漱口水勿長期使用

黃茂栓醫師說:「在臨床上會使用 chlorhexidine(氯己定)漱口水,讓病患漱口兩分鐘後再做診療,因其含藥性,除了在診間及術後會短期使用外,不建議民眾日常長期使用。」

一般民眾建議可選用含氟漱口水預防蛀牙,或是一些無藥性、抑菌的口腔噴霧、離子水、人工唾液來維持口腔濕潤,加強日常口腔護理。

照護者必學!口腔清潔 3 大重點,照顧長輩及孩童健康

黃茂栓醫師表示:「長者及孩童的日常口腔清潔能自己做最好,若小朋友或是長者的手不夠靈活不方便自己刷,照護者要從旁協助清潔,並觀察有無異狀,若有蛀牙、疼痛、舌頭痛、黏膜潰瘍等問題應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 好好刷牙:
    一天至少刷兩次,刷完再睡覺及起床時刷牙,口腔中的菌斑一定要使用機械性的力量來清潔,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清除菌斑避免口腔環境酸化,如果有活動假牙要拿下清潔避免藏汙納垢。
  • 使用漱口水:
    依照需求選擇漱口水,有藥性的漱口水不能長期使用,可選擇含氟漱口水避免蛀牙或是保護黏膜的漱口水。
  • 保持口腔濕潤:
    如果長輩有口乾或是在外接觸較多病原,可以透過唾液腺按摩、人工唾液等方式或是定時使用口腔噴霧型噴劑,維持口腔內濕潤度,讓口腔黏膜可持續產生自淨作用,藉此減少病菌在口腔內的傳播途徑,達到預防感染之目的。此外,選擇不具藥性但具有物理性抑菌效果口腔噴霧型產品,不僅可減少藥物對黏膜的刺激,更可達到預防蛀牙之目的。

最後,他提醒,口腔清潔對長者來說非常重要,若清潔不佳,口腔中的菌斑若掉到氣管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誘發進一步感染。日常要確實使用牙刷、牙間刷、牙線及漱口水做口腔清潔,並維持口鼻黏膜的自淨機制,減少病菌傳播才能保持健康。

文/趙乙錚、圖/楊紹楚、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不只新冠!流感、腸病毒仍具威脅,專家:應注意口、鼻腔清潔
擔心過敏兒成長發育慢半拍?加強呼吸道防護,發育不落後、學習有成效
抗疫五階段治療,中醫師、營養專家教你如何用對藥材食材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