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親友自殺「我是被留下來的人…」關懷自殺者遺族的10項禁忌

根據研究,每一人自殺死亡可能會影響周遭的六位親友,這些人可被稱為「自殺者遺族」,意旨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對象包含自殺者的家人伴侶、好友,乃至於工作或學校中的同事師長,甚至連精神科醫師也在其中。

中央研究院指出,自殺死亡的危險因子除了失落事件、重鬱發作、情緒不穩的人格疾病、物質依賴,也包含「一等親自殺因素」,意旨親密家人的逝世,往往對於自殺者遺族留下不可抹滅的傷痛,甚至也可能導致親屬走向輕生。

自殺者遺族獨自承受傷痛

據統計,全台每年約3千多人自殺,死亡人數雖獲得控制且連續4年下降,但自殺遺族人數卻不斷上升,且獨自承擔多項身心重擔,台北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致力推動自殺遺族服務,發現「自殺者遺族」自殺機率比一般人高出 80% 以上。

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分享,「我在臨床上有時候會遇到病人自殺身亡,不久後他的家屬與孩子也會成為我的患者,繼續到精神科看診。」這些遺族往往會面對的情緒反應,包含震驚、否認、悲傷、自責、困惑、羞愧、感覺被背叛等等。

同時除了親屬會成為遺族之外,就連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或專業關懷者也可能會成為「專業遺族」,尤其得知道病人或個案輕生的消息,也同樣會產生悲傷階段,甚至會自責或感覺自己不夠格擔任這項工作,同樣需要關懷。

關懷自殺者遺族10大要點

周遭親友面對自殺者遺族的傷痛,很可能會試圖想要安慰對方,卻在不經意之間造成對方的負擔或加劇痛苦,根據美國自殺者遺族關懷基金會建議,關心自殺者遺族須注意的 10 個要點。

1.「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在這裡等你。」通常自殺的發生非常複雜的、震驚且毀滅性的,也未必找的到答案,唯一能做的事耐心、不帶偏見的傾聽即可。

2.千萬別說「我明白你正在經歷的事情。」每個家庭發生自殺事件的情況都不同,沒有人真的有辦法了解全貌或真正感同身受,能夠承認與自殺的複雜與悲傷,才有助於溝通。

3.不要問「你家人是用什麼方式自殺的?」等侵入性問題
,如果對方沒有自願說出親人輕生的方式或細節,就代表他並沒有想要訴說,若他們提及了死亡的細節,也不要追問過多侵略性問題。

4.避免「雞湯安慰」,只要提醒對方好好吃飯、休息、規律運動外,不要隨便給出錯誤的建議或者雞湯安慰,例如,「他去了更好的地方」、「這只是意外。」、「你會克服的。」、「你不會被給予承擔不起的重擔。」等言論很可能會加劇親屬的悲痛。

5.不要對自殺進行價值判斷,不要將自殺稱為「自私的選擇」,或指責是罪惡、軟弱的行為或缺乏信仰跟愛所造成的。

6.不要明示或暗示的指責對方,很多時候自殺者遺族會將對方的逝去歸因於自己,不要在不經意地追問之下,暗示對方要為親人的死負責,例如「你們有做了什麼讓他不高興嗎?」、「他生前有出現哪些跡象,怎麼沒注意到?」

7.主動提供幫助,在親人過世之後可能會有隨之而來的遺產歸屬、後事處裡或日常生活的混亂,可以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接送孩子或者跑腿,或有需不需要在家中陪他們坐一會兒。

8.不要害怕談論死者,有時候親友過世後,為了擔心引發對方悲傷會不經意的避談對方的名字,但在經歷傷痛之後,仍可以保持往常談論,與對方一同回憶所愛之人。

9.要有耐心,面對親屬自殺後的康復是一生的旅程,不要給親屬壓力,例如「一切會過去的。」、「你要繼續向前看。」

10.不要消失,要切記在葬禮後結束後幾周和幾個月,自殺者遺族會從最初的震驚開始逐漸消退時,並且逐漸認知現實,或者不經意沉溺其中,可以繼續與對方保持聯繫,給於傾聽與陪伴。

文/謝承恩、圖/巫俊郡

1.美國自殺者遺族關懷基金會
2.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雖然你因為憂鬱而暫時無法看到美好,但明天你一定可以再看到一次。
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免付費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