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次世代疫苗與追加劑該如何抉擇?公衛從研究角度來剖析

面對新冠肺炎疫苗是防疫重要的策略,但科學家發現並非打完三次疫苗就結束了,疫苗群體免疫失效、加上不斷有新的變異病毒株,讓病毒與疫苗之間抗爭產生時間上競爭,台大公衛陳秀熙教授坦言:「第一次遇到如此複雜的疫苗接種難題,接下來疫苗該如何接種變得很複雜。」尤其在年長者該如何做選擇,不妨從公衛角度來進行分析。

BA.5成為主流病毒株!即使打過疫苗保護力不到50%

國內疫情明顯升溫,BA.2 已慢慢取而代之 BA.5 ,雖然目前 BA.5 佔比僅有 55 %,但隨著時間預計到九月時佔比可能達到七成以上,屆時國內確診數將會達到每日約有 4-5 萬例個案,但多數都是輕症突破性感染。

歷經第二波的大流行下,雖然自然感染雖然也像是打一劑疫苗,但陳秀熙強調:「這樣的保護力也會隨著時間下降,推測自然保護力只剩下 22%,加上還沒打第四劑以前保護力約落在 50 %。」這將是未來要不要做追加劑一個很重要的參考證據,其中時間更是決定重要關鍵因子。

台灣第三劑疫苗雖然接種率幾乎已達 80%,但疫苗保護力隨著時間消退,推估只剩下 38%-32% 保護力,所以國內針對 50 歲以上的族群開始接種第四劑,但同種疫苗打到第四次,有點疲乏保護效果就越來越短,不少民眾想要等到次世代疫苗再接種。

沒打過任何一劑疫苗者無法接種次世代疫苗

到底該不該等次世代疫苗?成了許多民眾心中的難題,陳秀熙拿出數據進一步分析:「考慮次世代疫苗必須把高風險族群列為第一優先考慮對象,這也是國內所採取的政策走向,這些人疫苗失效的比較快,針對這些族群大致上可分為四類。」

  • 未完整施打
  • 基礎劑(28萬)
  • 三劑追加劑(227萬)
  • 四劑追加劑(1萬)

因為次世代疫苗只能作為追加劑使用,還沒打過任何一劑疫苗的人是無法接種,未打基礎疫苗者趕快打基礎劑疫苗,至於剩餘曾打過疫苗者則有三種選擇:包括原始疫苗、BA.1 次世代疫苗、BA.5 次世代疫苗。

這 256 萬人選擇也會影響國內疫情走向,陳秀熙坦言:「 BA.1次世代疫苗確實比原始疫苗在感染、重症的數據上更佳,推估感染人數會從 850 人降低到 580 人,重症人數降低一半。」但必須要考量到等待時間。

陳秀熙進一步解釋:「次世代疫苗至少需要等待 1-2 個月的時間,等待的過程還是會不斷產生新的感染個案,屆時每日可能產生 2363 例新確診個案,遠遠高過去 850 人。」

「等待時間」成為重要考量因素

政府持續鼓勵民眾儘早打第四劑,「對個人來講打與不打像是個賭注,但對群體來說不打損失恐怕更大,特別是如果想要等 BA.5 的次世代至少要到今年年底,等待過程很有可能措施接種的良機,每天感染人數可能增加到 2950 人、重症13人,時間一定要是重要考慮的因素。」陳秀熙說道。

特別是針對 50-64 歲族群,現在已經符合第四劑追加劑的選擇,陳秀熙坦言:「不施打的人突破性感染的風險高,即使施打過三劑也已經開始失效,特別容易發生有慢性疾病的族群身上,唯一的利益在於輕度的突破性感染可以形成免疫保護力。」

如果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則可以選擇像是 Novavax 作為取代,施打原始追加劑的好處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當民眾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接種疫苗,陳秀熙強調:「一定要考慮到,在等待時間內是可能被感染 BA.5 後造成重症突破性感染的風險。」

1.參考資料: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200萬劑次世代疫苗預計九月底到貨!將分兩階段接種
英國雙價次世代疫苗與傳統疫苗有什麼差異?專家帶你解讀
次世代二價疫苗對疫情有哪些影響? 專家分析其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