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多與基因及環境壓力有關,好發年齡介於 20 至 40 歲的青年人,精神科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但時常在病發後常被人忽視或已慢性化合併認知功能退化,錯過了黃金治療期,若是出現憂鬱、記憶減退、思考混亂、人際關係/感官變化等,就應積極就醫。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重大的精神疾病,影響了腦部接收訊息、表達訊息的模式,可能造成患者很難與其他人相處,其盛行率約千分之四至百分之一,思覺失調症易造成病人本身的重大痛苦及功能損失,多次發病的慢性患者僅有約 35% 在治療下能達到症狀完全緩解。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柏妤指出,其易患上疾病的高風險群大多是小於 45 歲的年輕人,包含出現精神病的前驅症狀者、或曾出現持續未達 7 日的短期精神病發作者,或具有一等親家族精神病史,且同時出現長時間的社交退縮或認知功能減退者,高風險族群約有 15% 會在 2 年內確診。
思覺失調症有四症狀
發病的早期徵狀表現常不典型,病患可能逐漸呈現出焦慮憂鬱、社交退縮、個性改變、認知功能退化等多樣化的面貌,因此初期較難被偵測。
思覺失調症分為四大症狀,第一、正性症狀,如: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聽見有人命令自己、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混亂性言語及行為,第二、負性症狀,如:不願與人接觸、情感表達少、思考能力下降,第三、認知功能障礙,即變得無法專注、記憶力下降、無法做決定/解決問題,第四、情緒症狀,出現憂鬱、焦慮等。
思覺失調症越早治療越好
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初次發病的患者有高達 58% 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而患者越早治療、發病後未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癒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更好、生活品質也較高。
陳柏妤表示,特別是年輕的患者有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困擾、記憶減退或思考邏輯混亂感官知覺出現變化、合併對周遭的世界的感受與之前不太一樣或遭遇人際關係無法信任他人或生活中痛苦時,應勇敢積極的就醫,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治療思覺失調症分為口服藥物、長效型針劑藥物,目前有九成是先採用口服藥物的治療,再改成針劑藥物的治療,通常只要接受藥物治療搭配心理治療,症狀就能獲得控制,不過病情穩定仍不能貿然停藥,否則會造成疾病復發、惡化。
文/陳芝瑄、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改善思覺失調症 4 症狀!新一代藥物有效控制病情
思覺失調不只是妄想症!感覺思考能力下降就要注意這5大徵兆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穩定治療越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