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生活型態有助長者健康老齡化!研究:保持早起、天天活動的老年人更快樂

與生活型態不規律的人相比,固定早起並全天保持活動的老年人更快樂,在大腦認知功能測驗中表現更好。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JAMA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不只是活動強度,生活型態的規律性對健康老齡化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該研究主要作者、匹茲堡大學精神醫學和流行病學教授斯馬古拉博士(Stephen Smagula)指出,早起、整天保持活動並遵循相同的規律生活型態,對於老年人健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型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這代表著有意識地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可以預防與改善健康問題。

為了更瞭解老年人的日常活動模式,並確定其與心理健康和大腦認知功能的關聯,研究團隊招募了 1,800 名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給他們佩戴手腕穿戴式裝置,追蹤活動 7 天,並讓他們完成了問卷調查,來評估憂鬱症狀和大腦認知功能。

數據分析顯示,有 37.6% 的老年人在清晨起床,全天保持活動,且有一致的生活模式。斯馬古拉博士提到,許多老年人平均在早上 7 點之前起床,然後每天保持活動 15 小時左右,並傾向於日復一日地遵循相同模式,這些老年人比其他人更快樂、憂鬱程度更低、大腦認知功能更好。

另外有 32.6% 的老年人同樣具有一致的生活模式,但平均每天活動只有 13.4 小時,因為他們在早上比較晚起床,或在晚上比較早休息,這些老年人有相對更多的憂鬱症狀和較低的認知表現。

保持活動比活動強度更重要

對此,斯馬古拉博士強調,人們經常認為活動強度對健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活動持續時間。這是一種不同的活動心態,一個人可能不需要短跑或參加馬拉松,而只要整天都有活動到身體。

其餘 29.8% 的老年人沒有固定的生活型態,每天的活動週期不穩定,且沒有保持一致性,這些老年人憂鬱症的發病率最高,在認知測驗中表現最差。然而,心理健康與活動模式之間的關係可能是雙向的:憂鬱症或認知功能障礙會讓遵循一致的規律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反過來說,活動模式中斷可能又會使這些症狀惡化。

斯馬古拉博士表示,研究發現活動模式中斷非常普遍,且與老年人健康問題息息相關。但好消息是,簡單的改變,例如恢復規律的生活型態,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的,這樣做可能會改善健康情況。

「制定一個現實的計劃,讓一整天都保持活動,像是列出你喜歡的活動清單,並安排時間與親朋好友見面。這可能有難度,特別是如果你處於低靡狀態或剛從傷病中恢復,所以保持理性也很重要。」斯馬古拉博士補充說明。

斯馬古拉博士提到,大多數人都了解良好睡眠和運動的重要性,但其中缺少的是日常作息或晝夜節律的生活型態,「每天早上有事情可以讓你起床,並在一整天中讓你覺得有目標和回報,這對我們晚上睡個好覺非常重要。」

據了解,目前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介入措施來驗證他們的假設,也就是調整行為來制定更規律的日常生活,將提高認知能力並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1.參考文獻:Association of 24-Hour Activity Pattern Phenotypes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ging

延伸閱讀
不用藥也可有效改善長者失眠、焦慮狀況!研究建議醫師和患者可選擇瑜伽與心理治療
憂鬱症提高衰弱症發生風險!國衛院:應關注老年憂鬱症預防與治療
拿老人開玩笑只是幽默?研究:年齡歧視嚴重危害長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