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約 50 歲的王先生平日有吃檳榔的習慣,由於嘴破且長達一年多未癒,原不以為然,直到痛到無法進食,就醫診斷才發現罹患口腔癌,而除了吃檳榔以外,口腔癌還有 5 大危險因子應注意。
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李日翔主任表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會致癌,而檳榔子除了致癌外,其中檳榔素會作用於中樞和自律神經系統,使嚼檳榔者的心裡產生依賴而成癮,所以第一口檳榔會使人陷入且越嚼越多。
而檳榔不只會傷害牙齒、牙周病變,還會增加口腔、咽等部位罹癌風險並干擾脂肪及葡萄糖代謝,導致或惡化高脂血症、第 2 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等。
李日翔醫師指出,口腔癌患者的治療不僅可能導致外觀容貌上的改變,患部亦會影響吞嚥、咀嚼功能,甚至是表達能力,患者往往需要更長一段時間心理建設,重新融入社會。另治療過程艱辛,可能無法工作而減少經濟收入,容易造成自身及家人負擔。
嘴破兩週以上、口腔不明原因出血應警覺!
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為台灣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第 4 位,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超過 8 千位民眾罹患口腔癌,其中 9 成是男性,好發年齡多集中在 40-70 歲之間。
此外,國健署資料顯示,若嘴唇或口腔出現潰瘍且持續兩週以上、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時就應警覺,而口腔癌其他症狀包括:
- 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 舌頭活動度受阻
-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 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 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而像是嚼食檳榔、吸菸、喝酒、陽光照射以及蛀牙或配戴不當假牙、長期營養及口腔衛生不良也是口腔癌發生的危險因子,李日翔醫師提醒,國民健康署提供 30 歲 (含) 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及 18 歲以上至未滿 30 歲嚼檳榔 (含已戒) 原住民每 2 年 1 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提醒符合資格民眾,可至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不痛不癢一篩是口腔癌 醫提醒 5 症狀要注意
口腔癌會有 5 種特殊症狀!戴口罩就聞到自己口臭、口腔長白斑都要小心
每年逾3千人死於口腔癌!國健署呼籲別碰「這個」一級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