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歲的前立委黃義交近日發生墜樓意外,據傳他過去曾長期陷入情緒低落中,諮商心理師提醒,相較於女性,熟齡男普遍對於處理焦慮、低落等負面情緒較不擅長,呼籲大家應注意家中熟齡男性的情緒。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會召集人胡延薇表示,熟齡男性在面臨情緒困擾,甚至是疑似憂鬱症等身心狀況時,相比於年輕人、女性有較多求助上的困難。
形象包袱,讓熟男無法面對情緒困擾
他們可能因為背負著較多地位、形象的包袱,在求助時更會擔心展現「脆弱」的一面,而受到外界負面評價、甚至喪失長期建立起來的威信,尤其是,社會地位越高者,越容易陷入這個困境中。
胡延薇提到,也因此許多熟齡男性的情緒困擾,常常以身體病痛的方式呈現。無論是本人或是身旁親友,也可能都將這些病痛不適,全數歸咎為是身體因素所引發。
諮商心理師陳劭旻進一步說明,此外,當事人如果也無身心症狀的病識感,也可能發生,只專注在解決生理疾病,卻忽略了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當然也會忽略對外求助的可能性。
無預期的各種失落,考驗身心調適能力
陳劭旻說,熟齡期是一個變化多端的區段,包含:逐漸退化的身體機能、無預期的病痛、退休前後的生活規劃與實踐、不得不正視或放手的人際關係、過往的失落事件再現等,面對的挑戰不亞於青少年進入成年期。
諮商心理師林子翔說,熟男無論本人或家屬,常過分期待能快速解決眼前的不好,遺忘自己當年從毛頭小伙子成為一個社會人花了多少時間和心力去適應,進而忽視現在的自己或家人需要長久穩定的陪伴,甚至喪失關心他們的機會。
提升病識感、醫療輔助、旁人支持,度過情緒難題
胡延薇指出,因時代變遷和觀念改變,相較於年輕人,熟齡人士接觸情緒教育的機會很少,對於覺察壓力事件與不舒服情緒的關聯、學習抒發與處理情緒的能力,普遍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她提醒,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有情緒上的困擾,遇到了心裡過不去的事情無法排解,最好還是藉由醫療一起幫忙面對,大家也應該以開放心態看待此事,畢竟只有更多人的支持,才能讓他們在失去與獲得的道路上更加平安順遂。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照顧憂鬱症患者連親友都憂鬱!心理師教三步驟做到良好陪伴
艾成長期憂鬱症,為何不就醫?醫籲:用藥 + 心理治療為患者一輩子課題
重鬱症、輕鬱症傻傻分不清!憂鬱症自我檢測 9 大症狀你中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