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夢中出現的恐怖經歷,也就是惡夢,有時會經常發生,有些人甚至每週做惡夢好幾次,且連續數個月。對此,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睡眠期間播放與實驗對象白天正面經歷相關的聲音,可能有助於減少惡夢頻率。
該研究資深作者、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醫學院睡眠實驗室的臨床研究員、精神科醫師 Lampros Perogamvros 博士強調,夢中經歷的情緒類型與我們的情緒健康有關,基於這種關聯,實驗的想法是透過操作夢中的情緒來幫助人們,結果表明可以減少情緒非常強烈和負面之惡夢的頻率。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達 4% 的成年人會出現「慢性惡夢」,這種情況通常與夜間醒來和睡眠品質較低有關。這些人通常會被建議進行「意象預演療法」(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目的在於將負面的惡夢情節改變為更正面的結局,並在白天預演改寫的夢境,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對於某些人來說依舊反應不佳。
有望對睡眠期間情緒處理開發新興療法
為了測試睡眠期間的聲音暴露是否有幫助,研究團隊招募了 36 人,他們都接受了意象預演療法,其中有一半的人沒有接受額外治療,而另一半的人被要求對惡夢的正面版本和預演練習中聽到的聲音之間建立連結。這些人每天進行想像預演練習,並在夜間戴上一個智慧頭帶,可以在「快速眼動期睡眠」時向他們播放聲音,這是惡夢最常發生的睡眠階段。
在實驗結束後,每個人的惡夢頻率都減少了,而接受聯合治療的人在之後 3 個月的惡夢頻率更少,他們在夢中也體驗到了更多的快樂情緒。研究結果支持這種聯合治療應該對更大規模和不同類型的人群中進行試驗,以確定其有效的程度和普遍性。
Perogamvros 醫師提到,在這樣的介入下觀察到惡夢迅速減少,夢境在情緒上變得更加正面。對於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來說,這些發現對於睡眠期間情緒處理的研究和新興療法的開發都非常有希望。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常做惡夢的中年人恐有失智風險!腦科學家:持續性惡夢可能是認知衰退的前兆
睡覺時也可療癒創傷?心理學家研發新技術可讓人削弱特定記憶
為什麼老是睡不好?專家:可透過調整臥室環境與良好睡眠衛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