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於今年 9 月 20 日發現首例由蘇丹伊波拉病毒(SUDV)引起的伊波拉感染案例,疫情持續延燒至 11 月中旬,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ECDC) 報告顯示,已有 141 例蘇丹埃博拉病毒 (SUDV) 病確診病例,其中包括 55 例相關死亡病例 (39%)、有 22 名疑似病例在獲取樣本進行確認前死亡。
而目前並無針對蘇丹伊波拉病毒(SUDV)的疫苗,對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更新對於該病毒的警報至 2 級,並提醒避免前往烏干達。世界衛生組織也於 11 月 9 日發布聲明表示各國應正視該病毒的危急性,應做好預防及應對,以控制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
此外,烏干達的六個鄰國(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盧旺達、南蘇丹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的衛生部、國內和國際合作夥伴以及世衛組織正在支持 SUDV 準備行動,不過世界衛生組織 11 月 1 日時仍認為該病毒對全球影響的風險很低。
周志浩:目前防疫措施可有效防範伊波拉病毒
台灣目前本土疫情趨緩,是否該擔心伊波拉病毒入侵?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於今(22 日)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烏干達爆發伊波拉疫情從九月到現在很嚴重,過去幾年非洲也不時有疫情傳出,不過烏干達距離台灣相當遙遠,對於伊波拉病毒的防範,目前機場設有發燒篩檢站的檢疫關卡。」
而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異常與肝功能指數上升,個案之致死率平均約 50%,依過去疫情經驗約在 25%-90%。
周志浩指出,「伊波拉病毒的症狀包括發燒、倦怠、肌肉疼痛、腹瀉等,絕大部分在機場都可篩出。」此外,近幾年無論是醫療體系或個人衛生習慣行為都整備的還不錯,由於伊波拉病毒是透過接觸血液、體液傳染,因此目前防疫措施應可有效防範伊波拉病毒進入或散播到國內。
文/李祉函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坦尚尼亞出現不明傳染疾病已有三死!WHO緊急介入調查
國際新冠最新/美國死亡率 1 月中旬恐上升!日本確診數激增 全球疫情一次看
COVID-19/染疫康復後心悸可以運動嗎?會康復嗎?治療方式一次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