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腸直腸癌只要及早治療,已經是可以被治癒的癌症,即使到了晚期,還有標靶藥物可以和大腸直腸癌直球對決,打敗大腸直腸癌,病人要有信心。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 14 年國內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有 1 萬 7 千多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而且人數還在上升中,癌王地位屹立不搖。國內大腸直腸癌病人平均年齡為 66 歲,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在臨床上卻看到年僅 23 歲的病人、腫瘤已轉移,還有 19 歲就已是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發現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趨勢。
標靶看見奇蹟 手術後 5 年存活率高
如果罹患大腸直腸癌也不用灰心,隨著醫療的突飛猛進,蔣鋒帆在臨床上看到許多奇蹟,像有一位大腸直腸癌肝轉移者,腫瘤大到幾乎看不到肝臟組織,從肚子上都可以摸得到腫塊,在無法開刀,5 年存活率只有一成多,病況很不樂觀的狀態下,經過 6 個月的化療,以及「抗表皮生長因子 EGFR 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經過 4 年治療,肝臟腫瘤已剩下一點點的腫塊,腸道原發的腫瘤全部消失,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非常好,從頭到尾都沒開刀,現在就像一般人一樣過著正常生活。
蔣鋒帆說,大腸直腸周邊組織可以完整廓清,如果還可以手術,甚至轉移到局部淋巴結,只要能夠完整切除,還是有很好的療效,大腸直腸癌是治癒性很高的癌症。
大腸直腸癌的 5 年存活率成績相當亮眼,第 2 期有 85%、第 3 期為 70%;甚至到了第 4 期,可以手術的病人存活率還可高達 60%,但無法手術者存活機會不到一成。
蔣鋒帆表示,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的器官是肝臟,其次是肺部、腹腔內。已經轉移的病人,如果還能夠手術,將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再輔以全身性的化療、標靶等治療,把看不到的癌細胞廓清,還有治癒的機會。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先驗 RAS 基因
至於大腸直腸癌轉移無法手術的病人,可以先做「RAS 基因檢測」,約一半病人是 RAS 突變型,這群人可使用化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此標靶藥物是用來對付腫瘤周邊的細胞,抑制血管的生長,將癌細胞活活餓死,達到治療的目的。轉移性的 RAS 突變型病人中位存活整體約為 2 年。
另外 45% 病人是 RAS 野生型(無突變),研究顯示,RAS 基因無突變者的中位存活期較好,約為 3 年。但是,要注意 RAS 野生型中約有 5 至 10% 還出現 BRAF 基因突變,對一般藥物反應不佳,中位存活期約只有 1 年。建議無 RAS 基因突變者應進一步檢測 BRAF 狀態。
RAS 是否突變 標靶藥物選擇也不同
RAS 野生型的治療方法為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 EGFR 標靶」或「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使用 EGFR 標靶藥可以直接攻擊腫瘤,殺死癌細胞,治療效果最好、腫瘤縮小最快,可以優先考慮。當然,如果選擇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也可以,這是另一種治療方法。
至於預後最差的 RAS 為野生型但合併 BRAF 突變,這些病人應慎重考慮使用雙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或化療再同時加上抗 BRAF 和 EGFR 雙標靶藥物來積極治療,才能增加療效。
以上都是晚期腸癌的第一線治療,如果失敗還可以更換尚未用過的藥物,進行第 2 線、第 3 線治療,藥物選擇未來還會更多。
手腳發麻副作用 減少化療次數可改善
不管化療或標靶藥物都有副作用。 舉例來說,有些病人對手腳發麻的問題,感到非常困擾。蔣鋒帆解釋,這是鉑金類化療造成的神經毒素副作用,最嚴重者可能連碗都無法拿起, 碰到冷水就想電到一樣疼痛。這種化療藥已被廣泛使用在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作為輔助性化學治療。 通常隨著停藥後症狀會逐漸改善,但有病人到 4、5 年後還是會有微麻的感覺。
神經毒性和化療累積劑量有關,化療打越久產生的機會越高,打 12 次以上產生的機會是 9 成以上。根據國際報告顯示,第 3 期初大腸直腸癌病人,打 6 次效果跟打 12 次差不多,而打 6 次時,嚴重的神經毒性還未出現, 所以可以透過減少化療次數來降低此副作用。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顯著,儘管已經是轉移到遠端器官,還可以透過精準醫療訂定治療策略,病人一定要懷抱希望,勇敢迎戰大腸直腸癌,不要輕言放棄。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年輕人罹直腸癌 7 成發現已晚期!別再誤把血便當痔瘡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病逝享年 39 歲!大腸癌復發後有哪些治療選擇?
血便是痔瘡、肛門瘻管,還是大腸癌?症狀分辨、治療、手術方式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