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發作蕁麻疹!中醫盤點預防、治療、體質改善方

天氣轉換之際是蕁麻疹好發的季節。當蕁麻疹頻頻發作時,除了吃西藥、擦藥膏之外,中醫調理更能從體質改善著手,幫助舒緩不適。

蕁麻疹是種過敏反應,陽明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宜民表示,皮膚受到外界刺激,例如食物、藥物、陽光、冷熱、指甲搔抓的刺激,身體就會產生組織胺(histamine)來調節免疫,進而產生蕁麻疹的症狀。

而組織胺是由肥大細胞(Mast Cell)和嗜鹼性球(Basophils)所分泌,會產生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的「血管性水腫」,而有紅、腫、熱、痛、搔 癢的症狀,可能出現在任何皮膚表面。

蕁麻疹分成急性慢性,預防勝於治療

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蕁麻疹的原因較容易發現,可能是特定食品、藥物、感染、蚊蟲叮咬等。而慢性的蕁麻疹不易找出原因,可能是免疫疾病、慢性感染、陽光照射、皮膚的冷熱溫度改變、激烈運動、流汗、情緒問題等。

陳宜民指出,通常急性蕁麻疹來得快但消失也很快,若發作超過 6 週以上則是慢性蕁麻疹。總歸來說,蕁麻疹大部分不容易找出原因,治療困難相當高,必須考量到生活作息、環境、壓力、飲食,因此在治療之外,更該注重預防。

中醫看蕁麻疹,與風、濕、熱有關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提到,蕁麻疹好發於身體水分代謝失調,使得濕氣滯留在體內的「痰濕體質」者。而身處濕熱氣候的台灣,飽受蕁麻疹困擾的患者眾多,只要天氣變得潮濕、炎熱,皮膚受到刺激後,狀況就會更加嚴重。

用中醫觀點看蕁麻疹,又稱作風疹塊、鬼飯疙瘩、癮疹,是為人體受風、濕、熱侵襲而產生。「風」為四季不正常運行時作用在人體的現象,「濕」是所處氣候與生冷飲食所造成,而「熱」即是天氣與油炸、辛辣等重口味的飲食。陳宜民指出,尋求中醫治療時,多使用祛風、清熱、化濕的藥物來治療,先解決腫脹與搔癢的急性問題後,再依照患者體質調整用藥,達到預防再次發生的效果。

杜絕蕁麻疹不靠藥,生活改善更有效

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杜絕蕁麻疹再發,或讓蕁麻疹好得快,健康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飲食上:避免容易誘發蕁麻疹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鴨肉、鵝肉、辛辣食物、酒、咖啡、食品添加物、水楊酸高的蔬果等;多補充維生素 C 的飲食,維生素 C 可以降低發炎,減低蕁麻疹症狀。

生活上:找出誘發因素,根據個人不同誘發原因採取不同作法。因藥物所誘發,則禁止服用;受衣物影響,則避免穿此類衣物;因冷熱刺激造成,應少量逐步接觸,以增加適應性;因為流汗所誘發,則保持身體乾爽。

心理上: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個人的情緒是重要因素,保持健康的心態抗病,適時緩解自身的壓力,不只能夠減少蕁麻疹的發作時間,更有機會讓疾病達到痊癒。

蕁麻疹非皮膚症狀恐致命 舒緩症狀你可以這樣做

罹患蕁麻疹不只是有皮膚症狀,也會發生在體內,如喉嚨、腸道、呼吸道等嚴重血管性水腫,須儘速就醫。陳宜民特別列出蕁麻疹的其他症狀,請有蕁麻疹困擾者務必注意。

● 舌頭、喉嚨腫脹造成不易吞嚥感
● 胸悶、呼吸困難、易喘等呼吸症狀
● 嚴重腸胃道症狀
● 昏迷

而蕁麻疹發生時不可抓癢患處,會使皮膚更紅腫、紅疹更擴大,或併發濕疹,讓搔癢症狀加重。而蕁麻疹該如何治療呢?陳宜民說「輕微皮膚症狀一般不需治療,會自行痊癒。若希望緩解症狀,或症狀較嚴重時,可用以下方法舒緩」。

● 輕度拍打、冰敷患處,降低搔癢感、舒緩腫脹
● 多喝水加速組織胺代謝
● 口服與注射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 類固醇(steroid)

文/黃慧玫、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
1.陽明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宜民
2.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
3.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

延伸閱讀
COVID-19/打疫苗後蕁麻疹發作,吃藥卻無效!中醫能幫助緩解
不明原因蕁麻疹纏身 中醫「換膚方」如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