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主計處 112 年 1 月的統計,台灣去年就業人口為 1,141 萬 8 千人,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 59.18%,顯見就業工作仍是多數人的生活日常。但在工作職場免不了面臨各種壓力,而這些壓力源來自哪裡呢?對健康又產生什麼影響?
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我們正處於「高壓世代」,與農業社會相比,現今人們所承受的壓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管是在家庭或職場,工作、經濟、人際等,都面臨猛爆性的各種壓力。
「壓力」是現代人的共同課題!根據 Heho 健康《上班族健康生活大調查》發現,有 48.7% 的上班族自覺工作帶來心理壓力,甚至有 17.3% 直言是極大的壓力,顯示「工作」成為上班族最主要的壓力來源。
有高達 58.9% 的上班族覺得,身體不舒服是過多的「壓力」導致。也因此,從交叉比對之下發現,有 47.9% 的人自覺工作對身體帶來疲憊感,甚至有 15.6% 的人覺得非常疲憊,顯示過多的工作壓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威脅!而職場壓力哪裡來呢?
職場最大壓力是「人際關係」
工作時,誰不想順利完成待辦事項,且成效卓越,讓每天都有好心情。無奈的是,多數上班族都要死命求業績、追 KPI,還面臨各種插件工作、非預期的意外等,使得既定專案的時程延宕,如果無法在時間內完成任務,還會影響績效。
當然,職場上的壓力來源,不只是工作的完成、績效的好壞而已,實際的壓力來源還包括主管、人際、業績、期限等。楊聰財說:「除了 KPI 和業績目標是否達成,專案期限與交期壓力等,最大的壓力源是與頂頭上司、公司同仁的人際關係經營」。
複雜的職場人際互動,確實常讓人感到心累。楊聰財指出,雇主與主管的工作要求是否合乎常理、溝通時是否順暢無阻、所提出的意見是否受肯定等;而組織型態是可以互相討論的,還是單純上對下命令執行等,都會造成壓力的產生。
與同事的相處好壞,則事關工作的推動。他說:「職場上,人與人的相處若是不協調,除了成為壓力來源,也可能造成工作上窒礙難行,甚至導致成效不彰,間接導致壓力產生」。
對工作表現要求也會造成壓力
而每個人對於工作表現的要求,也成了另一個職場壓力源。他就曾收治一名 30 多歲女性患者,因工作時感到莫大壓力,常出現緊張感、容易疲倦、煩躁易怒、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且持續有半年以上。
楊聰財提到,經詢問,該名患者從事房仲業,常需要追業績、搶績效,算是相當高壓的工作,其壓力指數高達 90 分(滿分 100 分),最後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俗稱「慢性焦慮症」。
治療時,需要兼顧生理、心理及環境。因廣泛性焦慮症的發生,與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不穩定有關,如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GABA 等,因此會開立神經傳導物質藥物做補充,以減輕焦慮、改善情緒、幫助睡眠。而心理層面多與個性有關,該患者是追求第一的 A 型人格,因此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說服她放下冠軍性格,給自己喘息空間,培養工作外的興趣、多去戶外走走、常做腹式呼吸等來舒緩壓力。經過 2 個月治療,患者的焦慮感有明顯改善。
楊聰財進一步說明:「對於工作求好心切的人,因為對於自身工作表現相當嚴格,只要成效不如預期,就容易產生壓力感」。另外,工作性質、時間、輕重等,也都是上班族的壓力來源。
他舉例,像是追求時效性的記者、需趕 3 點半的會計、常做急件提案的行銷等等,都是高壓工作族群;而工作量超過負荷,甚至怎麼做都無法完成等狀況,抑或是超長工時、輪班工作等,也是讓上班族感到壓力的原因。
多工作業影響注意力也是壓力源
楊聰財指出,與過去相比,現代人的壓力確實更大,因此難以管理好情緒,進而出現各種身心症。「一份以快速近代化發展下的中國人為對象的研究便提及,相較於 1937 年以前出生人,1966 年後出生的人,憂鬱症發病率高了 22 倍」。
他提到:「現在人生活在人口密度異常高的空間裡,需要複雜且多樣化的人際溝通,而當溝通的必要性越來越多,壓力也隨之增加。而現在的資訊過於爆炸,容易分散注意力,無法專注於工作中,也導致壓力的發生」。
楊聰財指出,與過去分工細、只要專注在自己工作的時代相比,現代上班族經常被迫多工作業,不斷在各種不同的工作項目中來回切換,如行政作業、業務經營、提案規劃、參與會議、收發電子郵件等。
光是處理電子郵件,就必須同時處理好幾封,而這些信件討論的工作大不相同,表示待辦事項非常多件。在需要專注工作的時間,卻要分心完成多件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更成為不可承受的重了。
楊聰財解釋,從社群、網站、APP、電子郵件等處傳來的通知,會傳送各種資訊,讓人不自覺分心,過量的資訊會讓大腦疲勞,造成注意力資源的浪費,連帶也會影響時間調配,進而影響工作進度,誘發壓力出現。
文/黃慧玫 圖/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