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瀏覽 IG、臉書等社群頁面時,一定要滑到最後,確定動態消息都看完了才肯入睡?社群能讓我們了解他人近況、新聞時事,但同時社群上源源不絕的資訊量,也可能會導致我們出現錯失焦慮症以及相對剝奪感的感覺。
會讓我們有錯失焦慮的原因相當多,像是害怕沒有被邀請參加聚會、錯過喜歡商店的打折活動、不清楚大家在流行並討論的笑話等,都會讓人感到錯誤焦慮,而隨社群網路興起,低頭族成為常態,越來越多人其實已經受到錯失焦慮的困擾。
什麼是錯失焦慮症(FOMO)?
錯失焦慮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根據《世界臨床病例雜誌》指出,心理學家在 2000 年代初期開始使用錯失焦慮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一詞來描述使用社交軟體的現象。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醫師表示,錯失焦慮症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投資圈,當投資者沒有跟上漲潮獲利時,心中就會衍伸錯失感,「也就是說,當我們沒有跟上現有流行趨勢時,會開始焦慮自己是否遭到時代淘汰、與社會流行脫節,甚至引發自信心不足的狀況。」錯失焦慮症狀包括:
- 沈迷於查看社交媒體,以及看其他人在做什麼
- 將自己的生活與其他人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進行比較時,會產生負面情緒
- 因社交媒體而感到精神疲憊
許正典醫師也分析出三個錯失焦慮症者可能會出現的徵兆,包括焦慮、投注大量時間及金錢以及演變為憂鬱。
焦慮
若沒有追上時下流行話題或錯過重要訊息時,會覺得不安,甚至開始一定要把臉書或 IG 的頁面滑至最底部深怕錯過他人發文,因此耽誤應該要完成的工作及學業。
投注大量時間、金錢
以投資為例,當發現錯過某個標的時,反而會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再加以投入;又或是看見當下社群在流行的物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也想跟著擁有而沒有評估自己的能力。
演變為憂鬱
嚴重者可能會演變為憂鬱的情緒,反過來檢討自己為什麼沒跟上流行、過度害怕因錯過訊息而被排擠或未受到朋友邀約。除上述徵兆外,像是難以入睡、與他人相處受到影響、難以集中注意力等也都是錯失焦慮症會衍伸出的症狀。
四招對抗錯失焦慮症
要改善錯失焦慮症,許正典醫師建議,可先將自己跳脫社群之外,找出休閒嗜好(例如:運動或活動)或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並轉移重心,此外,也可檢視自己會感到錯失焦慮的原因加以正視。此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兼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 Erin Vogel 博士建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記住社群軟體有看不見的另一面
記得提醒自己,特別是在社交軟體上,你所羨慕的網紅或是對象的生活並不一定像社交軟體上呈現的完美, 人們通常不會發布日常生活瑣事。
有目的的運用時間
可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關係或是活動上,當對自己正在進行的事項感到滿意時,我們自然就不會過度關心他人而錯過寶貴的時間。
了解讓你感到錯失焦慮的原因
可以試著找出讓自己感到錯失焦慮的原因,如果發現手機是錯失焦慮的來源,建議可以適時減少使用的時間,此外,如果你發現社群軟體上某個人會讓你出現錯失焦慮的感覺,建議可以限制與對方相處的時間或瀏覽對方的相關資訊。
進行治療
若覺得情緒嚴重受到影響,可尋求專業治療,其中認知行為療法可幫助改善錯失焦慮,可與治療師一起檢查並了解自己的情緒、思想、行為,以幫助重新獲得控制感。
「相對剝奪感」也為社群時代下常見現象
而除了錯失焦慮症以外,許多人在使用社群時也會出現相對剝奪感 (Relative deprivation),舉例來說,當看到他人的主頁、版面呈現比自己好,或是粉絲數比自己多時,會發現自身處於劣勢而產生負面情緒。
許正典醫師解釋,「幸福是透過比較的,之所以會有相對剝奪感發生,是因為我們覺得他人過得比較幸福,而自己無法得到相對應得稱讚、回饋。」在相對剝奪感之下,我們可能會出現一些舉動,例如放大對自己的檢討、成為酸民等。
他表示,要避免發生相對剝奪感,我們可以先看看自身週遭有沒有令你覺得幸福的事情,也可以見賢思齊,學習他人好的地方,將他人當作榜樣並且精進自我。此外他補充,有些族群較容易出現相對剝奪感或是錯誤焦慮症:
- 個性內向、壓抑、不善表達者
- 自信心不足者
- 敏感性人格特質
最後他也補充,除上述改善方式之外,我們也可以秉持「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思維,當我們在某領域不太擅長或失敗時,可以在其他領域找到自己的長才、興趣並發光發熱。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遊戲成癮被 WHO 認定是精神疾病!1 分鐘檢視自己手機成癮程度
網路成癮急性期治療 馬偕醫師籲家長要能「斷捨離」
國內兒童網路成癮達3%!專家:生活有三大現象就該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