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親子, 學齡前疾病醫療, 小學生疾病醫療, 幼兒疾病醫療, 幼兒健康(1-2歲), 學齡前健康(3-6歲), 小學生健康(7-12歲), 健康檢查
孩子常不專心、與同學起衝突?醫強調:不是家長教養問題,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現在的孩子受到大量 3C 用品的聲光影響,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導致擁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個案也比往年增加許多。兒童精神科醫師指出,當孩子發生 ADHD,絕不是他們故意不聽話、不專心,也不是爸媽教養的問題,抓緊時間帶著孩子就診治療,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ADHD 是常見神經發展障礙
小星(化名)家長發現,今年四年級的小星常無法專心吃飯、寫功課,生活上常粗心大意、忘東忘西,在學校上課也難以專注、久坐,有時會發出怪聲干擾同學,常與同學起衝突,受到排擠,讓老師與家長非常頭痛,直到尋求醫療協助,才發現原來小星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李宛臻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簡稱 ADHD)是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症,學齡期兒童中約有 5 至 8% 的孩童出現相關現象。ADHD 與腦部多個區域的異常有關,尤其是前額葉的結構和神經連結的部分。
ADHD 症狀恐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ADHD 的主要症狀包含不專心、過動和衝動等,李宛臻補充,這些症狀對兒童的學習、人際和親子關係都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包含讓人感到麻煩,進而受到他人排擠或不喜歡等。如果爸媽發現孩子不專心、不聽話,在生活中已經出現種種困擾,這一切並不是孩子故意的,更不是教養問題所致,家長不需因此太過責怪自己。
李宛臻提到,臨床上常看到兒童在經過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生活各方面適應也有很大進步,家長甚至會形容孩子跟治療前「判若兩人」。以小星的例子說明,小星就診並接受治療後,行為表現已可逐漸穩定,與同學互動過程也順利不少,親子關係更逐漸改善。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當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學習過程中,如有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常與同學發生衝突等狀況,家長可及時尋求兒童精神科協助評估,早期發現、及早把握黃金治療期,同時請家人及師生多以理解及接納的態度陪伴,有助改善孩童身心發展、促進正向關係與學業表現。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