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扭轉長新冠治療!國衛院首度找到確診後「免疫栓塞」關鍵原因

受到新冠疫情三年的影響,不少人受到急性期肺部窘迫症,病人因為肺部發炎,導致無法呼吸而死亡,甚至確診康復後,仍會出現腦霧、焦慮及睡眠障礙,如今透過國衛院的最新研究,終於找到真正兇手。

根據過去研究與驗屍檢查中發現,逝世者的器官中存在富含血小板的血塊和微血管病變,急性確診者和長新冠患者的血漿中也存在持續性微凝塊,認定造成確診病患病灶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炎症」。

然而,新冠病毒誘發血栓炎症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清楚,但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研究團隊發現,血小板身上有一處特定的受體,會被新冠病毒活化,進而形成凝塊使器官損傷。

新冠肺炎造成全身性發炎及血栓

血小板兼具凝血與免疫功能

謝世良指出,在過去認知血小板是凝血因子,但其實他身上有多處可以跟病毒互相作用的受體,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研究團隊發現血小板身上存在一個叫做 CLEC2 的受體,會與不同病原結合。

結合後的血小板會被活化形成凝集狀的反應(又稱 NETs ) ,並在不同器官造成微凝塊,進而引發過度發炎反應,形成「免疫栓塞」,除新冠肺炎外,與登革熱、腫瘤轉移的機制都有關。

研究團隊透過小鼠研究與人類細胞體外研究發現,被活化的血小板形成聚集型 NETs ,跟典型的 NETs 不同,如果是缺乏 CLEC2 血小板,是無法讓新冠病毒引起 NETs ,唯獨新冠肺炎跟含有 CLEC2 受體血小板一起出現才可能觸發。

當白血球、血小板、新冠病毒碰在一起,瞬間會變成黏稠狀的聚集型 NETs。(右圖)

肺部是血小板第二大生產處

研究都指出,新冠肺炎跟血小板特定受體息息相關,但為何新冠肺炎病毒,能對肺部造成如此大的傷害,過往認知是在上呼吸道病毒造成的損傷有關,但血小板其實也扮演重要的影響角色。

謝世良也提到,以往會認為血小板是由骨髓所生產,但其實肺部也是血小板的第二生產大廠,因此受到新冠肺炎的攻擊後,存在於肺部的血小板被活化,導致肺部細胞被凝集狀 NETs 所包圍,無法換氣而死亡。

因此,想要治新冠肺炎或長新冠,便嘗試透過動物實驗中證實重組 CLEC2 蛋白,有望作為一種治療劑,降低急性後遺症與血栓的風險。國衛院也已申請專利,並將此究成果於今年 5 月發表在國際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

圖、文/謝承恩

1.國際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