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理所當然?心理師教 4 招建立「善良界線」,好人不再被占便宜

在別人眼裡,你是溫柔、善良、樂於付出的人嗎?仔細想想,在這過程中,你的付出究竟是自願還是不擅於拒絕,甚至是想著需要為他人負責。臨床心理師指出,這類型的人,可能每天都承擔過多不屬於份內的事,勞心勞力卻被當理所當然。其實只要提醒自己 4 件事,就能建立好界線,不再被他人占便宜。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是描寫女主角婚後與婆家相處生活的故事,女主角個性正是溫和、善良、不善於拒絕的人,而劇中演繹了女主角被婆婆凹去勞力活的情節,明明面有難色,但在聽到親戚輪番誇讚時,又顯得得意的複雜情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黎姿嫻表示,這是人類社會的通病,在台灣更甚。

誰需要劃出心理界線避免被占便宜?這 6 大類型最需要

黎姿嫻提到,無論是在家庭、職場,任何一個人際團體都可能發生,有些人過分喜歡強調「我們是一體的」、「大家庭」,藉此合理化尋求善良的人幫忙,之後卻發現,好心攬過他人的責任,只換來一點口頭誇讚及感謝,有時連口頭誇讚或謝謝都沒有。要是之後拒絕或試圖爭取權益,反而換來斤斤計較的評價。

因此黎姿嫻強調,個性善良、不擅拒絕更應該劃分好「心理界線」,才不會使自己總是被他人想法左右。她說明,心理界線就好比一棟房子的圍牆,如果圍牆是鋼筋水泥,房子裡的東西別人就不能被亂拿,代表不會被外界輕易影響,但若圍牆是低矮木欄,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干擾。以下 6 大類型,需要趕緊畫出自己的心理界線,否則被占便宜或被干涉的生活,只會日日都上演。

  1. 好好先生/小姐:在多重的人際角色裡,總被當好人。
  2. 為他人付出太多:你為他人的付出明顯太超過,別人遇到同樣的狀況,可能不會像你一樣付出如此多心力去幫忙。
  3. 想著要為他人負責或交代:總覺得要對身旁的人交代或為他們的事負責。
  4. 第一時間答應任何事:被指派任何工作時,就算心裡常閃過「這是我應該做的嗎?」的念頭,卻還是咬牙答應。
  5. 事情永遠做不完:為了別人的任務,反而擠壓到自己做事的時間,因此在這過程中常感到疲憊不堪。
  6. 沒得到應有的感謝或回報:明明付出許多卻很少被謝謝或得到回報。

如何劃清心理界線?心理師教 4 個方法來幫忙

黎姿嫻認為,多數人對於劃清界限常有誤解,認為「一旦我設立界限就是切斷人際關係」,實則不然。「雖然被教導付出與善良是美德,但也請記住要做有界限的善良。」設定界線有如訂好遊戲規則,更能區辨人我,哪些事與自己有關,判斷該付出到什麼程度,才能互敬互愛。她建議,4 個方法簡單劃分心理界線,如下:

方法一:不要為誰犧牲或討好誰

只要做自己真心、願意、能力範圍內的事就好,簡單來說就是「我想做才做,一切先問自己想不想」,行為不是為了別人或社會評價。

方法二:區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人際的親疏遠近

可以畫一個同心圓,從圓心開始,最中間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越往外延伸表示對自己的重要性越低,愛己而後愛人,自己照顧好後,才有能力去照顧好別人,我們要學習分配時間、精力、金錢等,優先顧好包含自己在內排序前幾名的對象與事物。

方法三:意識自己的情緒或深你狀態

遇到特定的人事物時,若總是感覺內心不太舒服,或感受很差,卻不知該如何準確描述這種情緒,其實這是淺意識的提醒,抓住立即的情緒非常重要,你的感受在告訴你,這件事、與這個人相處有問題,就該有避開或拒絕的警覺心。

方法四:瞭解法律

法律的存在就是在界定人的行為規範,法律是一個界限,略知法律可以讓我們評估當前情境,更知道拿捏界限。

黎姿嫻提醒,有相關困擾的人,應嘗試劃出輕重緩急、親疏遠近的心理界線,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照顧其他重要的人和事。人生在世,遇到需要妥協、犧牲、退讓的事很多,既然要取捨,就更需要明確的界限來守護自己,不管我們選擇犧牲什麼,依然時刻記得愛自己、為自己著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黎姿嫻

延伸閱讀
常常感到很焦慮怎麼辦?小心維生素不足「甲基化」反應失衡
婦女罹患身心疾病機率遠大於男性!3 原因使婦女背負壓力,5 方法嘗試自我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