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數字解析!高達 7 成民眾不知有三高,血壓、血糖、血脂「這數值」才正常

雖然體型肥胖的人得「三高」的風險較高,但不代表體型纖細的人就完全沒有風險,因此透過健康檢查觀察自己的數值更準確且保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約 4 至 7 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有異常,恐增加日後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被統稱為「三高」,也是引發慢性疾病的主要因子之一。它們不僅造成血管阻塞、血液流動不順暢,而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衰竭等不可逆的併發症,長期下來也會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造成永久傷害。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慢性疾病每年造成 4100 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 74%,已成為全球及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

民眾不自知有三高,高血脂認知率僅兩成

「血壓、血糖、血脂應控制在多少數值才是正常?」面對這樣的問題,可能有超過一半的民眾回答不出來。依據 2017 至 2020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20 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約介於 4 至 7 成,分別為高血壓 68%、高血糖 66%,而高血脂則最低,只有 23%。尤其三高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使得民眾不易察覺自身健康可能已面臨危害。

高血脂是三高中自知率最低的一種,必須透過抽血檢驗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等指標才能確定,它不像高血壓與高血糖,可在家使用儀器自行檢測。但高血脂在初期通常也不會有明顯症狀,甚至讓病患完全無感,一旦發現症狀,往往已經動脈硬化、血管堵塞或血栓,因此也被稱之為血管的「隱形殺手」。

三高恐引發不同慢性病,健康數值一次看

國健署補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年齡、遺傳等因素外,飲食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比如喜好菸、酒、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及久坐缺乏運動等,都是造成「三高」慢性病的重要原因。此外,三高對於慢性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覷,國健署也提出三高可能引發不同慢性病的機率,如下:

  1. 高血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 1.8 倍,為慢性病中為最高。
  2. 高血糖引發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1.8 倍。
  3. 高血脂引發慢性腎臟病:1.5 倍。

國健署提醒,民眾應把握健康檢查,比如學生族群就做健康檢查、職場勞工把握體檢或成人健康檢查及自費健檢等。藉由定期量測血壓、抽血檢驗血糖、血脂,積極掌握身體三高數值。若有異常,務必及早就醫診斷,並透過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戒除菸檳酒的習慣,才能遠離三高威脅。至於三高數值理想範圍如下,民眾可多多參考:

  • 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 <200 mg/dl、三酸甘油脂 <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30 mg/dl
  • 血壓正常值:收縮壓 <120mmHg、舒張壓 <80 mmHg
  • 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 70-99mg/dL

建立好習慣、戒掉不良習慣,才能預防三高

最後國健署提醒,除透過定期監測,做好自我管控來預防三高外,亦應從源頭防治,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建議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攝取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另外每週達成 15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快走、慢跑、騎自行車、走樓梯等),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不僅如此,也得改善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習慣,盡量戒菸、避免飲酒。美國心臟協會表明,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過量飲酒會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上升,引起血壓升高、心律不整等問題,皆會增加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民眾應戒除菸品、避免飲酒,如有需要可以茶(水)代酒。

國健署補充,民眾最重要的是記得定期健康檢查及 722 自我血壓量測,「722」指的是「連續 7 天量測、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每次量 2 遍」,以隨時掌握血壓變化狀況。另外,40 至 64 歲民眾可每 3 年進行 1 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 歲以上民眾、55 歲以上原住民及 35 歲以上小兒麻痺者則每年 1 次,如有異常,請務必早期診斷,降低後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腸病毒出現首例死亡!南部 10 月大男嬰染疫當日歿,家長注意「全身爬滿紅疹」也是感染表現
下周準備開學!「社恐」開始焦慮怎麼辦?別忽視兒少社交問題,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