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末期不再措手不及!中榮精準預測病患存活期達 8 成有助安寧善終

 「醫師,我還有幾天可以活?」這句話是醫院最無解的難題,如今卻有機會成為安寧照顧的利器!有醫院以大數據分析醫師及病人在疾病的存活期推估,正確率超過八成,讓病人及家屬能把握人生最後尊嚴。

對於失智或因年紀大而衰竭的病人,「如何在晚年生命留下尊嚴?何時是安寧的最好時機?」是一道道難解之謎,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主任李隆軍表示, 若能準確預測存活期,就能減少離世的措手不及。

病人也能早期轉介安寧照顧,若過程中預測到病人的存活期不長,還有機會與家人共同討論後續可能的醫療狀況及醫療抉擇,甚至完成簽屬預立醫療決定,讓善終成為可能。

12 大類非癌末病人最難評估

李隆軍表示,目前以健保納入的 12 種非癌末期病患最難預測,因為這一類病人通常伴隨多種共病症,大多是透過檢驗數值及臨床醫師的判斷,造成預測存活期一直是困難的挑戰。

尤其過去針對心臟衰竭、失智症、其他腦變質、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等非癌症病人,本身是納入健保安寧服務。

直到 111 年再增列末期衰弱老人、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等 4 項非癌症疾病納入健保安寧緩和醫療給付範圍,希望透過更有說服力的數據,來預測存活期,讓病人、醫師及家屬都有機會對的時機做出決定。

AI 預測存活期準確率達 87 %

如今台中榮總安寧團隊運用大數據的分析,將過去六年來服務的 7 百多例非癌末期病患進行分析。其中針對基本資料、檢驗數據、臨床症狀和生理數據等,開發出了一個機器學習演算法模型。

這項演算法模型,可以準確預測存活期,正確率達到 87 %,可準確地預測存活期有助於安寧團隊適時介入,實現善終的目標,並預先做好預立醫療決定,避免讓家人承擔作抉擇的為難,達到病患善終的目標。

該模型也在今年 10 月韓國仁川舉辦的 2023 年亞太安寧療護會議中發表,與來自亞太地區不同國家交流獲得一致的好評,也實現安寧照護團隊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導入新技術,發展智慧精準的安寧服務。

李隆軍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