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冠疫情高點回升!COVID-19後疫情防疫白皮書召 50 位專家預防變異反撲

近期台灣新冠疫情雖然處於低點上下波動,但國際部分國家疫情處高點或回升。專家對此也提醒,台灣過去在三年防疫的經驗中,不能只沿用 SARS 疫情的管制,而需要有更強韌的因應方式,嚴防下一次反撲。

對於防範新冠疫情的變異反撲,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會逐一檢討防疫議程、建議未來的策略,整理成後疫情時代的防疫白皮書,也召集 50 多位專家,並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為首,蒐集與統整建議。

內容包含病人分流不會只沿用 SARS 疫情採集中配置,未來也會根據不同疾病的特性和分散收治大量病人的變化,其他還有寶貴的建議,也形成相關政策,目前也還在募集經費中。

他也表示,未來新興傳染病也會持續發生,國家需要更強韌的衛生體系因應,政府機關也需要檢討,民間跟基層等單位的意見也是公部門需要頃聽的。

醫院量能、防疫物資調度值得檢討

張上淳也指出,國內也急重症醫療網、應變醫院不足以負擔,該如何去調度醫院量能,如何將這兩個資源整合也是考驗,他也坦言「這部分也是在過去疫情覺得做的沒有那麼好的地方。」針對 COVID-19 在傳染病防治法上可以有更多彈性。

另防疫物資也反映在口罩、快篩等民生事件上,傳染病防治法雖然有規定物資庫存,但實際緊急事件的發生也會發現遠不及供應,很多物資都是國外供應的,透過成立國家隊發現是否是國內廠商有能力足以提供這麼多量能。

專家學者提出「防疫應變最後防線」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也指出,醫療應變是國家級新興傳染病準備及因應重要的一環,且列入年度全國醫院感染管制查訪項目,會要求各醫院配合,也是新冠疫情台灣防疫的獨特之處。

另外醫療應變緊密鏈結邊境檢疫及社區防疫也很重要,疫情初期配合阻絕期(conainmen積極的準疫
調以阻絕疫病散播,確診民眾獲得妥善診治並康復出院。

必須在缺乏特藥物及疫苗階段建立防疫的信心,避免國人恐慌及疫病汙名化,後續防疫作為得以順利推展,因此醫療應變也是國家傳染病防治的最後一道防線。

政策白皮書擬定 9 章節防堵下波疫情

陳宜君表示,由於全球疫情超過 3 年,包括居家照護收治輕重症病人,及檢疫隔離民眾,透過分級醫療及通訊診療制度持續提供醫療服務,減災期適當安排及控收治確診民眾與治療,維持社會穩定。

透過強化醫療院所及住宿型機構的感染管制措施,以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機制,盡力防止病毒擴散,避免群聚險影響高風險族群健康,才更是未來重要的考量。

針對白皮書何時可以有結論?莊人祥表示,將總共有九個章節,後續還要時間進行後續定案,大概進行20場的專家會議討論,在召集疾管署的專家同仁做出完整的紀錄與文字呈現。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