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是一個老化疾病,常發生的年齡層都是較為高齡的 60 或是 65 歲以上的男性族群。攝護腺癌因早期無明顯症狀,以致 6 成以上病人來診時已是攝護腺癌第三、四期,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攝護腺癌和攝護腺肥大有關係嗎?出現哪些症狀應提高警覺呢?
攝護腺癌長年盤據台灣十大癌症之列,近年台灣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也不斷升高,發生率排名第 5、死亡率也排名第 5。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發布的民國 111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 1,830 人,死亡率 10 年上升 47.5 %,是 65 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對生命的威脅性更是隨年齡而增加。
Heho整理包 症狀及原因
什麼是攝護腺? 攝護腺癌和攝護腺肥大有關係嗎?
攝護腺是男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又稱作前列腺,是男人獨有的器官,大小有如一顆粟子,緊接著膀胱的下方,中間有尿道流經後側方則有輸精管進入,它的功能是維持精子活動力及保護男性生殖泌尿道免於感染。
隨著年齡增加,攝護腺會隨之增生,因此肥大的攝護腺就會開始擠壓尿道和壓迫膀胱。30~40 歲的男性約有 8% 的比例開始出現攝護腺組織增生肥大的情況;超過 50 歲以上約有 50% 開始此狀況;80 歲以上的男性,超過 8 成會發現攝護腺肥大,因此,攝護腺肥大也被稱為「長壽病」,攝護腺癌則被稱為「長壽癌」。
攝護腺癌早期通常症狀不明顯,開始出現症狀時,可能和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差不多,像是尿急、開始排尿時排不出來、尿流變細、尿完後滴尿、尿流斷斷續續、膀胱無法排空的感覺等。當侵犯輸精管、儲精囊、膀胱區,可能會有血尿或者血精的症狀。
刺激骨盆腔的肌肉,造成骨盆腔疼痛,更晚期容易轉移到骨頭,導致骨頭疼痛。過去很多攝護腺癌的患者是因為骨頭痛、背痛、腰痛而就醫,才診斷出攝護腺癌,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雖然攝護腺肥大被定調為良性疾病,但如果讓攝護腺反覆發炎確實可能產生低度癌症風險,得多留意。
攝護腺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這些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攝護腺癌在剛開始出現症狀的時候和良性的攝護腺肥大很像,最主要的症狀就是排尿困難,其他平日應注意的症狀包括:
- 尿急
- 開始排尿時尿不出來
- 尿流變細
- 尿流斷斷續續
- 尿完後滴尿
- 膀胱無法排空的感覺
- 夜尿
- 血尿
攝護腺癌的高危險族群,以年齡大於 50 歲、具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尤高。好發年齡為 60 至 80 歲男性,45 歲以前的攝護腺癌病人相對少見,且攝護腺癌的生長速度比其他癌症來得緩慢。
除了年齡因素,影響攝護腺癌的成因包括:
- 家族因素:一等親罹患過攝護腺癌的人,罹患風險比較高。
- 飲食:攝取過多紅肉、高脂乳酪產品等有助癌細胞生長。
- 生活習慣:長期吸菸。
- 藥物:注射或服用男性激素可能成為攝護腺病症高危險群。如果樹護腺癌患者再以男性荷爾蒙改善性機能,也會加重病情。
- 環境:空氣污染、肥料、紡織、橡膠、接觸重金屬(電池及油漆),均可能有關。
攝護腺癌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攝護腺癌晚期症狀會很明顯,症狀依癌細胞轉移的部位而異。轉移到骨骼就會產生骨骼疼痛,然而有些骨轉移不一定會痛,視骨轉移後侵犯的程度及是否造成發炎現象;或者是否轉移到重力承受的部位,例如肋骨轉移不一定會痛,但若轉移到股骨、髖骨、骨盆等承受重力的部位,通常會產生疼痛症狀。骨轉移也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患者有骨質疏鬆或曾發生過骨折,治療癌症時須給予預防骨折的藥物。
攝護腺癌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
- 尿失禁:少數接受外科手術或放療的病人會出現長期尿失禁的後遺症。
- 性功能障礙:視腫瘤侵犯位置和治療方式,病人可能會有陽痿風險。
- 直腸出血(潰瘍):主要是放射線治療會出現的症狀,一般不嚴重,少部分患者需要輸血。
- 癌轉移:常見轉移位置是骨骼,多為股骨、盆骨、腰椎或肋骨,病人會有較劇烈疼痛,癌細胞也有可能轉移至腦、肺、肝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