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有 1 例境外移入瘧疾死亡病例,因為症狀嚴重,甚至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跟腦部病變而死亡,成為 18 年來首次感染瘧疾死亡的個案。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該名個案為南部 50 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至奈及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入境後出現發燒而就醫,採血檢驗發現疑似瘧原蟲,且已具重症跡象。
經通報檢驗於12月1日確診感染惡性瘧,隔日個案血壓偏低且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症狀,病況惡化後不幸死亡。
瘧疾感染潛伏期可達一個月
疾管署指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
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也因為潛伏期很長,所以如果沒有明顯症況或通報旅遊史,往往很難診斷。
瘧疾徵兆當心畏寒、黃疸
林詠青也提醒,考量疫後旅遊持續復甦,也即將邁入寒假及春節旅遊季節,南來北往及國際交流,容易增加疫病傳遞風險。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2月11日共計5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
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病原體分別為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為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
旅遊醫學門診前可提前投藥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盧佳文執行長指出,目前瘧疾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建議諮詢醫師意見及取得預防用藥,並在旅行前、旅途中及返國後依照醫囑使用瘧疾預防藥物。
旅行期間也應採行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返國後若出現相關症狀,如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也要特別多加留意。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