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今日公布最新醫院評鑑結果,光在雙北就增加台北慈濟醫院、雙和醫院2家醫學中心,來到10家醫學中心,然而外界卻對醫院評鑑過程所有所議,對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也表示「改革醫學評鑑」以示公平。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指出,醫學評鑑當初是為了提升醫療品質而設計,但醫學中心的評鑑,有別區域醫院,必須特別再加上配合國家政策發展,且評鑑前需要提前 2 年提出申請,當年再進行核可。
申請醫學中心評鑑醫院,須先達到醫院評鑑優等、教學醫院評鑑合格、醫中任務指標審查合格門檻,再依醫院評鑑成績占40%、教學醫院評鑑成績占20%、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成績占40%比例,核算總成績,醫學中心的總成績必須要在80分以上,才符合醫學中心的標準。
爭議一:醫學中心評鑑委員不同?
但由於醫院評鑑委員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也讓醫院評鑑的公平性受到質疑,故此次分數落差認為可以忽略,薛瑞元表示,台北區收到11家醫院申請評鑑,當時「醫院評鑑」要 2 天但因颱風中斷。
他表示,第一天評鑑時原有 6 位委員,遇到颱風中斷,再重起評鑑後仍維持 6 位,但因有評審時間無法配合,於是有人替補,才導致評鑑委員不一。
另外教學醫院的評鑑,內容包含西醫、牙醫、中醫等領域為有2至3人,醫事教育有 3 領域,各領域 1 人,合計5至6人,各家醫院實地評鑑委員不同。而醫中任務指標,共5項任務,各任務4人,合計20人,由同1群委員審查所有受評醫院。
爭議二:醫學中心只升不降?
此次醫院評鑑結果,新增3家新醫學中心,使台灣的醫學中心數量已經達到 22 家,外界認為「台灣的醫學中心名額限制被打開」,凡申請醫學中心的醫院過了,就不會有降級的可能。
然而薛瑞元則強調,「醫學中心不會升上去就下不來!」未來醫學中心門檻會越來越高,門檻通過就可以成為醫學中心,若未來只能維持現在的水準或上升幅度不夠,醫院就可能會往下降級而離開醫學中心。
爭議三:醫學中心名額不再受限?
薛瑞元指出,之所以同時升2家醫院為醫學中心,打破名額門檻,除了醫院分數靠近之外,國家發展醫療政策、精準醫療、再生醫療或在臨床治療的階段,需要引進可靠數據或全球臨床試驗。
而醫學中心在配合政策的指標任務中,只靠一家醫學中心是無法的,必須要聯合二至三家醫學中心的合作才有可能完成,如果針對醫學中心進行名額門檻的限制,對於醫療政策和合作會大打折扣。
另外針對未來AI 和大數據醫療的發展,應整合統一的資訊系統,但原來醫學中心是互相競爭的狀態,都會希望自己醫院開發自己的系統,希望可以建立醫學中心相互合作關係,才有助於整合醫療系統及數據。
爭議四:醫院評鑑延宕太久不具參考?
醫院評鑑已經持續20年,但評鑑過程仍有許多爭議,例如此次評鑑遇到疫情和台灣延宕多時,導致實際評鑑的時間點和後續醫療品質恐怕有落差,甚至難以維持相同水準。
對此薛瑞元表示,去年12月已成立醫院評鑑改革小組,就醫院評鑑制度進行盤點,未來將研修重點著重醫療服務品質主軸,提升評鑑基準鑑別度,並採取持續性監測的指標,取代評鑑當下短暫的數據為主,更能落實到日常管理,而非要評鑑時,才開始張羅文件資料。
未來研擬「專任評鑑委員制度」,不再有評鑑委員不一的情況,才可以達到公平標準的方向。預計2年內訂出醫院評鑑基準初稿,並進行試評,3年後下一輪醫學中心評鑑正式上路,不影響進行中醫院評鑑,
此外,衛生福利部將持續調整及研修醫院評鑑制度,讓醫院評鑑結果更貼近醫學中心應有高度醫療及急重症病人醫療照護、教學訓練、醫學研究等功能,期許所有醫學中心均能發揮其功能角色。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