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擴大是心衰前兆?醫用「這療法」防衰竭

心臟也可以瘦身?過往一旦心臟擴大要再回復原本正常大小並不常見,但隨著藥物演進及各式心衰竭治療的進步,透過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心臟擴大引起的心臟衰竭,提升患者存活率並改善其生活品質。

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且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指心臟無法有效供給血液以滿足全身的代謝需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曾梓維指出,心臟衰竭通常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收縮功能不全(HFrEF),心室無法有效收縮;另一類是正常收縮分率型(HFpEF),心室無法有效舒張填充血液。

出現4大症狀,小心可能是心擴大

上述兩種狀況會加劇心臟擴大的進程。曾梓維進一步解釋,心臟擴大(Cardiomegaly)是心臟衰竭的一個常見表現,指心臟的結構性改變,例如:心室或心房的異常擴張。心臟擴大的成因相當多,其中常見的包括以下4種:

高血壓

冠狀動脈疾病

心肌病變(如:擴張型心肌病)

瓣膜疾病

這些情況導致心臟需要承擔額外負擔,最終導致心臟結構改變並影響其功能。

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曾梓維強調,臨床上醫生通常會利用胸部X光檢測心臟大小,心電圖評估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心臟超音波則能詳細觀察心室心房及瓣膜的結構和功能;核磁共振(MRI)有助於進一步分析心臟肌肉的健康狀態。此外,血液檢查中BNP(B型利鈉蛋白鏈)的升高也是心臟衰竭的一項參考指標。醫師也提醒,民眾可以觀察自身是否出現以下3點症狀:

活動或平躺時呼吸困難

下肢水腫或體重短期內增加

續性的疲倦與運動耐受力下降

如果出現上述這些警訊,請民眾務必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心擴大、心衰竭如何治療?

曾梓維說明,臨床上心臟擴大和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是以改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為目標,常見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目前採用以下4種藥物:

1.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及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拮抗劑(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能減輕心臟的負擔。

2.β阻斷劑有助於穩定心率。

3.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簡稱SGLT2抑制劑)排糖減鈉同時保護腎臟。

4.礦物皮質酮受體拮抗MRA(Mineralocorticoid/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MRAs)可排鈉排水。

曾梓維分享,最近半年之中就有兩位年約40至50歲的男子,長期三高不控制造成心臟衰竭造成呼吸困難、無法平躺睡以及全身水腫的病人來到門診及住院治療,經藥物治療後,不只心衰竭症狀改善,心臟擴大在16天之內回復正常大小,心臟收縮力(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也由使用藥物前的28%上升到48%的案例。

另一方面,曾梓維進一步說明,手術治療可以針對瓣膜疾病的修復或置換,而針對冠狀動脈疾病,則可安排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或透過心臟再同步治(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改善心臟的收縮泵血功能。

如何預防心擴大、心衰竭?

曾梓維強調,預防心臟擴大和心臟衰竭的關鍵在於控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而定期健康檢查和早期發現異常心臟功能,有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風險。此外,生活方式改變及調整也很重要,包含減鹽飲食、控制體重和戒菸並控制飲酒量,都有助於減輕心臟壓力。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曾梓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