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太陽惹的禍? 地磁風暴連自律神經、心臟、情緒都跟著被干擾!?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辦公室6月1日發布「地球磁場擾動特報」,指出太陽表面活躍區大量噴發電漿與磁場,造成地磁劇烈擾動,影響將持續約51小時,預計到6月3日深夜才會趨緩。不只是通訊設備會受影響,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地磁風暴也可能對人體心血管、免疫、自律神經造成影響。

磁暴為何影響人體健康?

張家銘醫師表示,這是來自世界各地多篇醫學與物理學術期刊的研究,包含芬蘭、俄羅斯、美國、日本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十年相繼證實,原因來自磁場擾動會干擾交感神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不規則,尤其對已有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動脈硬化的族群,是一種隱形風險。

在系統性文獻回顧也確認,強烈地磁風暴期間,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症與中風的發生風險,平均提高25%~60%。

太陽望遠鏡,觀測太陽周遭的環境以及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變化。
因行星際環境條件變化劇增,於臺灣時間6/2,11時00分發生地球磁場擾動事件,最大規模為Kp5。

磁暴來臨 身體可能出現的變化

有研究觀察受試者在腦波變化、睡眠比例降低、焦躁情緒增加等現象,張家銘說這些都是來自嚴謹的實驗設計和生理監測,並非主觀感受。張家銘說,不少人在這幾天也反應頭暈、頭痛、心悸和情緒波動。

並非每個人都受影響? 這類人特別敏感

地磁風暴不會影響每個人,有些人特別容易受到波動影響,這在科學上稱為電磁敏感體質,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有感覺的這類族群對極低頻磁場反應特別明顯,當磁場擾動時會出現:

  • 頭暈、頭痛
  • 胸悶、心悸
  • 失眠、夢多、睡眠中斷
  • 情緒波動大、思緒混亂

竹科工程師半夜送醫,竟是磁暴作祟?

楊聰財分享一位竹科工程師,曾在地磁風暴發生期間,在上夜班時,突然感到頭痛、胸悶、心悸,並伴隨強烈焦躁感,當時以為自己心臟病發,送醫後,檢查一切正常。後來建議減少暴露高壓磁場的電子設備,適當休息,並學習靜坐冥想穩定情緒。

磁暴影響身體的 4 大方式

  1. 心律變化:磁暴可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導致心律不整、心悸,尤其是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敏感。
  2. 血壓與荷爾蒙波動:磁場擾動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皮質醇激增。
  3. 睡眠障礙: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導致失眠與夢魘增加。
  4. 電磁過敏:部分人對電磁場變化特別敏感,稱為「電磁過敏症」,會出現頭痛、疲勞、認知遲緩等症狀。

磁暴也會干擾情緒?

  1. 焦慮增加:磁場擾動與大腦邊緣系統活動有關,導致情緒波動,焦躁不安。
  2. 情緒低落:研究指出,磁暴期間,自殺率與憂鬱指數略為上升。
  3. 注意力難以集中:大腦皮質興奮度改變,使人無法專注,易感疲憊。
  4. 誘發精神病症狀:少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如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在磁暴期間症狀加重。

該怎麼預防與舒緩磁暴影響?

  • 維持穩定作息,幫助晝夜節律穩定
  • 避免晚上長時間暴露在螢光或藍光下,保護褪黑激素生成
  • 補充鎂、鉀、都是太陽惹的禍? 地磁風暴連自律神經、心臟、情緒都跟著被干擾!?,可幫助調節心律與神經活動
  • 每天進行冥想、深呼吸、輕運動,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經張力
  • 電磁敏感族群可減少電子設備長時間使用,並增加自然環境中的活動時間

專家提醒,磁暴是一種自然規律,也促使我們身心靈整合。藉由科學驗證,大家可以找到讓身體穩動的方法。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諮詢專家: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精神科楊聰財醫師
參考資料: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