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足不出戶 我的外婆是宅宅界代表
文/護理子編
「阿婆!明天我們出去走走好嗎?」「不要,好累喔,你們去就好。」
「下次休長假,全家一起去花蓮旅行吧?」「不要,你們去就好。」
「要不要去逛家樂福,看有什麼要買的?」「不要,你們去就好。」
「找阿婆去小琉球玩?」「妳去問!她一定會說不要的,很難揪出門。」
這樣的對話時常在我們家上演著,每次計畫著這種外出踏青活動時,都是兒孫們因工作、結婚等因素,平日都不在家或已搬離家裡,少了許多與她相處機會,想要透過外出踏青來多多增加陪伴的機會,也趁機帶她出門享受。但是我們一直被她拒絕,成為了我們家公認最難揪的人,以至於我們少有這些外出的踏青家族旅遊的回憶(在護理子長大之後),然後外婆唯一的休閒活動就只剩週日的麻將時間了,相信很多人跟護理子有相同困擾,面對家中的長輩們不願意外出,寧願待在家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護理子從小給外婆帶大的,在學生時期就離家北上念書,畢了業之後也持續留在北部工作,平時少有回家的機會,減少了許多與外婆相處的時間。隨著年紀漸長,每次回家看見外婆都可以感覺到她的老。也因為搬到了市區生活,護理子發現外婆更少有出門走動的機會,不像以前會去住在附近的親戚或鄰居家聊天,擔心她獨自一個人在家的安全及心理發展。
大家都會想到是因為身體老化所帶來的影響,但身處在還未老化身體裡的我們,都無法真實感受到這是一件令人很不想出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護理子還在學的時候,有一門課叫老人護理學,其中有一堂老人體驗,就是穿戴一些裝置,模擬身體老化的感受,記憶非常深刻,原來身體老化後會有身體沈重感、行走的受限感、也無法行雲流水的蹲下起身。雖然我們開玩笑的惡整同學,故意將物品擺在地上要正在體驗的同學們去撿起,但透過這些我們看似簡單的動作,都讓我們大大的體驗老化所帶來的受限。
所以不要再覺得為什麼家中長輩都非常難溝通、又不合群,試著換位思想就可以了解他們的顧慮!畢竟人不是老化了這麼簡單而已,還有許多層面的考量呀!
我們應該怎樣面對?
- 注意長輩們的身心狀況
提出邀約的時機,要在他們看起來心情還不錯、有精神的狀態下提出,讓愉悅的心情提升願意出門的動力。
- 長輩仍有追求外在形象的需要
請不要忽視外表對於長輩出門的影響,人都是會注重自己給人的感受,所以外在形象的改變,會產生心理的低落、自卑,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現在的模樣(拿拐杖、助行器、坐輪椅、身上留有管路等)。請協助長輩挑選合宜的外出衣服,並可能使用小裝飾來遮掩管路或是給醫療設備做簡單的打扮。
- 從離家近的景點開始嘗試
不要覺得一定帶長輩們去到多遠、或多受歡迎的地方才是好,盡可能從離家近的景點開始,如公園,再慢慢擴大範圍。畢竟長輩對熟悉的環境覺得較自在,從中也可建立他們外出的習慣和信心。
- 注意說話的語氣
不要試圖勸父母,用命令式的口氣,他們容易覺得反彈,畢竟父母的角色是不變的,也應該用尊重的態度來面對長輩,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他們是更加聽不進去的。
- 讓長輩的「重要他人」來
「重要他人」是因人而異的,而長輩的重要他人可從誰說話他會聽得進去來獲知。 所以有時會看見孫子輩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指派去遊說阿公阿嬤,他們可能在意孫子孫女對自己的想法比對自己的孩子來得多。
- 建立長輩對外出的安全感
注意選擇外出的地點,如果是熱門觀光地區、或是郊區,請主動關心長輩是否有如廁的需求或是提出要停下腳步休息,不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疲憊會拖累大家的興致。也可注意長輩外出時需要的物品,請提醒他們攜帶或直接幫忙預備好,別在外出時發生少了什麼東西會使他們一直掛念,掃了長輩遊玩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