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生命 AED無人機搶救人命

彭幸茹/綜合報導 何宜庭/美編

根據統計,有8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家中,但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5分鐘。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在2016年的預估數字,全美有超過35萬人在醫院外發生心搏驟停,其中只有12%的人可以撐到醫院接受治療並出院。究竟要如何增加救護的機率呢?結合最新科技救護無人機救護因而問世!

國外相關發明及研究

為了要跟時間來搶命,通常在心臟停止跳動後的四到六分鐘內因缺氧會造成腦部的損傷,但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最快也要10分鐘,因著這樣的原因,在2014年有位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學生名叫莫蒙特,他發明了一台「救護無人機」原型機,直接將AED與無人機設計成一體,然後控制中心人員可透過機上的網路攝影機了解現場狀況,並口頭指導民眾急救,希望以縮減時間來搶救病人性命。

(照片來源:翻攝youtube-TU Delft – Ambulance Drone)

而2017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卡洛琳醫學院的醫護人員近期研製,搭載向病患實施電擊去顫器(AED)的黃色無人機,初期的測試結果顯示,使用無人機救人可以勝過救護車,無人機可比救護車節省約16分鐘的時間早抵達現場。

(照片來源:洛杉磯時報)

這些發明的救護無人機都藉由衛星定位,透過自動駕駛飛到事發現場,再透過高像素攝影鏡頭將現場畫面回傳急救中心,指導現場民眾進行急救,遠比等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再進行急救的救治率來得好,因為每一秒每一分都很重要,越早進行急救越有可能救回這條生命。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卡洛琳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無人機的飛行測試都是在良好天氣狀況下所進行,也加上路況多少有被改善,使得用無人機傳送AED的優勢可能沒有較初期大,但測試出的結果鼓勵了他們持續試驗,來確認是否可把無人機納入緊急醫療服務系統。

國內AED設置景況

台灣或許不像以上這些國家來的土地寬廣,但是發生心臟驟停的機率沒有比別人低,從102年衛生福利部即公告「應置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包括了交通要衝、公眾浴場或溫泉區、觀光旅遊地區、休閒場所、購物場所、學校與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旅宿場所及長距離交通工具等八類公共場所都須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近年來因政府的積極推廣,台灣AED設置密度僅次於日本及美國,截至105年底,台北市AED設置數量與密度為全國之冠,已跟上國際水準,但其他的區域也在評估需要設置AED的合適地點及方式,像是近期也進入了山中部落來設置,以免當意外發生時因醫療資源的缺乏造成一條生命的逝去。

AED介紹

 

參考資料:

世界日報-心臟病發 AED無人機勝過救護車

今日新聞-酷發明/荷蘭學生發明「救護無人機」 可搶救心臟病患者

台灣AED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