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昨(15)日出現首例學生確診案發生在高中,這名北部高中生曾有希臘旅遊史,不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根據其發病時間推估,在國內感染的機率大於於國外感染的機會。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以目前一般認定Covid-19從感染到發病的「症狀潛伏期」約2-14天,套到該高中生發生症狀的日期(3月12日)和返國的日期(3月5日),我們可以推論該生在台灣境內感染Covid-19的機率大約是57%(潛伏期14天)到100%(潛伏期2天)之間。
疫情調查的方向除了假設該案例為「境外移入」,詳細調查案例的接觸史之外,也應該假設該案例為「社區傳染」,詳細調查案例在國內曾經活動過地點的環境汙染。
防堵減災雙向並行,「極大化社會距離」是關鍵
詹長權指出,其實處在一個Covid-19全球大流行(a global pandemic)的當下,意謂著社區感染國內外到處都有可能,疫情調查分別境內境外的意義對防疫的意義不大,防疫要成功,防堵、減災兩者要併行互用,這樣才能竟其功。
「非常關鍵的是要加大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距離。」詹長權表示,在交通工具、室內空間中,建議以至少1公尺的間距來規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長者出沒的場所,例如長照機構,更是要將距離拉大到1.8公尺。
另外,調整上學、上班、通勤、開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並規定適當的人數上限,才能有恰當的防疫。
校園感染以「高中生」風險最高,國中小不必過於擔憂
詹長權也提到,成人感染風險高,因此校園裡的老師、高中以上學生及補習班都要加強管理,至於中小學則不必過於擔憂。
像是包括教室桌面、窗戶、門把、師生個人的手機、電腦鍵盤等等,都要經常擦拭,若有酒精更好,若有使用會議室,結束後尚未清潔就不要再進入使用。洗手時機則包括出門前、下車後、進校門後、進教室前、吃東西前後、上廁所後,沖洗至少20秒,洗後需用手帕、紙巾擦乾。
他呼籲,師生對自己健康要高度警覺,若有出現相關症狀,就不要出席課程,若是在學校發現,要立刻配戴口罩並匯報校方安排就醫。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