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新冠能透過空氣傳播!WHO:醫院要提高警覺了
自從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可以存活長達3個小時,引發了人們對新冠病毒能否通過空氣傳播的憂慮。
WHO針對這個議題發布了一篇科學簡報,簡報表明雖然近日研究指出新冠病毒能夠空氣傳播,但是對於這些結果的解讀需要謹慎,因為這項研究中的實驗條件不能代表真實世界中情況。世界衛生組織仍然建議,護理新冠患者時的主要防護措施,是防止飛沫和接觸傳播。不過,因為特定醫療方式會增加空氣傳播機會,醫院人員的管控確實需要提升。
「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有何不同?
目前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傳播的方式,是透過呼吸道產生的飛沫和密切接觸。飛沫傳播的發生是由於與咳嗽或打噴嚏的患者產生密切接觸(1米之內)。這時口鼻黏膜和眼結膜可能沾染上患者呼吸道產生的飛沫(這些飛沫通常直徑大於5-10微米),因而可能有被傳染的風險。
飛沫沾染的環境也是引起傳染的途徑之一,接觸患者周圍的環境表面或者使用過的器具可能導致傳染的發生。
而「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指的是病原體存在於非常小的微型液滴中,這些微型液滴直徑小於5微米,通常是由於大的飛沫揮發產生,或者在塵土顆粒中存在。這些微型液滴可以在空氣中漂浮很長時間,傳播的距離可以長於1公尺。
WHO建議:不要因為「空氣傳播」就過度恐慌
目前,有些發布的科學論文提供了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存在的初步證據,WHO認為,這些證據的解讀需要謹慎。
近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評估了新冠病毒在不同環境中的穩定性。但是WHO指出,這種氣體噴散的狀態,並不反應人類平常咳嗽的狀態,這是一個高度控制的實驗環境下獲得的結果。因此,一般人不用在日常生活中過度緊張。
醫院特定手術要預防「空氣傳播」
這篇文章指出,在醫院環境中的特定治療手段,可能產生氣溶膠,也就是會產生空氣傳播的微粒。像是氣管內插管、支氣管鏡檢查、心肺復甦、氣管手術時,有可能在治療過程中,無意間製造了空氣傳播的機會。
基於已有證據,包括上面提到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的研究,WHO繼續推薦,COVID-19患者的護理人員採取飛沫和接觸預防措施。但在執行特定手術的情況下,建議採用接觸和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與此同時,WHO強調對所有個人防護裝備(PPE)的合理和正確使用,鼓勵對醫務工作者進行培訓,建立使用PPE的嚴格和正確的行為。最後,WHO繼續強調保持手部衛生,遵循呼吸禮儀,和清潔和消毒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保持距離,避免與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人進行無保護密切接觸也非常重要。
參考資料: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virus caus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IPC precaution recommendations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