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心肌梗塞年輕化!醫師教一招從根本預防「無聲殺手」

健身教練筋肉爸爸,37歲,中風;上班族王先生,30歲,中風;軍人林先生,21歲,心肌梗塞;業務主管謝先生,35歲,心肌梗塞。

他們都只有20、30歲,卻在這樣的青壯年時期就中風,或是心肌梗塞。根據衛福部資料,10年間,20~30歲的高血壓比例增加2倍、高血糖增加2.1倍,高血脂的總體比例雖然微幅減少,但女性卻增加了1.3倍,心血管疾病早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問題。

其中更多人忽略的是,心血管疾病並不是只有觀測身體「三高」就好,像是筋肉爸爸的血壓、血糖、血脂都正常,生活也過得很自律健康,卻仍然不幸遭遇中風。這一群「三高指數看似正常」的年輕人,其實很可能是因本身就有「凝血功能不正常」的狀況,才讓自己20、30歲就要跟心血管疾病奮鬥。

腦中風、心肌梗塞被認為是「無聲的殺手」,但它真的無法觀察到嗎?

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通常是因為血液凝結成「血栓」,堵塞住血管,形成不健康的狀態。而血液會凝結成血栓,除了三高、肥胖、壓力等常見的原因之外,也很可能是「本身的血液就容易凝結」。

血栓是血小板(負責凝血)和動脈硬化斑塊的粗糙邊緣,摩擦後而釋出一些化學物質導致凝血;血液凝結過多,就會形成血栓。但,如果身體的抗凝血因子不正常,也可能在沒有摩擦的情況下就能凝結,造成「沒有三高卻中風、心肌梗塞」的狀況。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只要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就不會得到心血管疾病,但其實很多這種『凝血異常』的人,是在運動的時候出現血栓的。」鈞賀診所院長鄭鈞云醫師說。

曾經有一個32歲的年輕男子因為「足底筋膜炎」來看診,說自己是在跑步的時候拉傷,腳踝、腳底附近很痛;鄭鈞云醫師仔細幫對方檢驗之後,發現男子的腳部皮膚變薄、掉毛,而且摸起來很冰冷,懷疑對方是「下肢動脈栓塞」,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要求對方去做凝血基因檢查,結果真的發現本身帶有凝血功能異常因子。

鄭鈞云醫師表示:「像這類潛在風險者,很可能就會在運動的時候突然倒下,然後自己、家人也不知道為什麼。但他們真的只能『一無所知』嗎?如果這些人可以早點來做檢查,他們就知道要怎麼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而且一個人檢查『有』,就可以提醒其他人來檢查、預防,才不會走到中風或心肌梗塞,才不能接受的說『怎麼會是我』?」

血栓塞是可以預防的!這些檢查幫你顧好心血管健康

而要找出這種家族基因中的「凝血不正常」因子,鄭鈞云醫師建議可以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找出潛藏在身體裡的「凝血功能異常」。一般來說,凝血功能會受到3個因素影響,包括凝血因子基因、抗凝血系統基因,或是凝血過程中需要的代謝產物等,所以檢查的時候,也可以從這3方面去檢測:

  • 凝血因子基因:第5凝血因子萊頓基因(Factor V Leiden)、第二凝血因子基因(Factor II,凝血酶原)突變。
  • 抗凝血系統基因:如S蛋白(Protein S)、C蛋白(Protein C)出現缺陷。
  • 其他因素:葉酸代謝酵素不足(葉酸代謝基因異常);葉酸、維生素 B6、B12等攝取不足。

在檢查出來之後,如果屬於「高風險族群」,也就是容易造成不正常凝血的族群,鄭鈞云醫師建議,可以分成2個方面來進行追蹤,一個是生活型態要更注意,一個是健康檢查的項目要更全面。知道自己是高風險,並不代表要恐慌,而是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如果有什麼症狀,就要馬上就醫。

生活型態

  •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到2000~2500cc。
  • 減少高強度運動的頻率,運動時只要一覺得不舒服馬上休息,避免血栓形成。
  • 一樣顧好三高,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危險因子。

健康檢查

建議每年都要安排以下幾種健康檢查

  • 心臟超音波
  • 頸動脈超音波
  • 心電圖(靜止心電圖、運動心電圖)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流產、不孕很可能是因為「凝血不良」!醫師提醒孕前該做這些檢查

用「基因檢測」掌握你的未來健康!4步驟決定你該做什麼項目

中風竟然可能是因為血栓塞!做這項檢測了解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