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舒緩的情況下,邊境何時開放都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但因為各國情況不一得更加謹慎處理,其中有立委提出「國際旅遊聯盟」初步的概念,但要振興觀光也要考慮的疫情的安全,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會依疫情風險程度分類大約4類,會在這樣的架構下進行討論和研判,但秉持在雙邊國家互惠的原則。」
到底國際疫情怎麼評估,對此莊人祥解釋,其實指揮中心也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包含考量該國14天內增加多少確診人數、以及每百萬人口平均確診數,還有這些國家是怎麼監測,檢驗量能有沒有足夠等等,都是考量的依據。
莊人祥解釋,在這樣既有的框架下,會將國際上大略分為四組,依疫情將不同國家分門別類。
- 第一大類:紐西蘭、帛琉/有可能病例發生數較少,有考慮做自主健康管理即可。
- 第二大類:越南、汶萊/風險相對較低,如果維持檢疫14天的話,對於推動商務旅遊不利,可能會再檢疫5天後,採檢陰性採取自主管理。
- 第三大類:日本、澳洲、泰國/相對風險又比較高一些,可能檢疫天數再增加。
- 第四大類:其他國家/仍然維持檢疫14天的規範。
但莊人祥強調:「目前這些都只是初步的規劃,並沒有明確定案,因為還需要跟各國近一步討論。」但確實已經有不少國家主動聯繫台灣,希望組成所謂旅遊聯盟,還需要外館進一步聯繫,但有原則在於,希望做到雙邊互惠原則,避免只有台灣單方面讓該國旅客入境,但對方沒有開放。
至於民眾最關心何時會正式開放?莊人祥表示:「還是謹遵蘇院長的原則,先以國內鬆綁為主,也許等到國內旅遊也可以做到認證機制,且都能夠維持樂活防疫,再開放邊境的話,讓國際旅遊也更有一些保證。即便如果有發生疫情也可以即時地處理,詳細的開放時程,還需要更多討論才能進行。」
此外,除了國際邊境上,也有不少人回應什麼時候對於陸配、大陸子女有擁有「團聚證」的人何時也可以入境?陳時中則回應:「在中港澳的部分,我們尊重陸委會的考量,如果他們提出來,我們會做相關的討論。」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