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 0 確診!國衛院 4 種平台同步開發疫苗,最快秋天開始人體試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病例,2日新增17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2,683例(含71,729例排除),其中443例確診,分別為35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28人解除隔離,剩餘8人持續住院隔離中。

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說,雖然台灣在大家的努力下防疫有成,但國際疫情還沒有緩解,所以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

所以國家衛生研究院現在已經利用4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包含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次單位疫苗、胜肽疫苗,最快在2020年秋季即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中研院也開發了奈米疫苗跟減毒牛痘疫苗。

常見的疫苗類型

  1. 不活化疫苗
    1. 減活疫苗:將病原體的毒性降低到能夠使人體感染、誘發免疫反應,但又不會有嚴重感染。
    2. 滅活疫苗:將死去的病原體保留抗原而製成的疫苗。
  2. 核酸疫苗
    1. DNA疫苗:用質體接上人工製成的DNA抗原片段。
    2. RNA疫苗:直接人工複製病毒的RNA抗原。
  3. 重組蛋白疫苗:在類似、低毒性的病毒上,接上需要研發疫苗的病毒抗原。
  4. 次單位疫苗:針對新冠病毒上的某個抗原,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大量生產並做成疫苗。
  5. 胜肽疫苗:針對新冠並多上的某個抗原以合成胜肽作為疫苗主成分。
  6. 奈米疫苗:人工製作「假病毒」,用新冠病毒的抗原外表,中間填塞沒有毒性的DNA。

陳時中說,當然以目前的速度,要在年底做出100萬劑疫苗是可能的,但不一定會使用,還是要看疫苗的效果、安全性如何,才能來做決定。

國衛院院長,同時也是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表示,除了學術單位國衛院、中研院之外,也有3家廠商在開發次單位疫苗,最快也是年底的時候可以進行人體實驗。

「不過比較困擾的是,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需要至少幾千名的參與者,但因為我們盛行率很低,所以在實驗數據上可能比不出什麼意義,要跟其他國家比較,才可以看出誰比較好。」梁賡義說,所以必然會引進國外的研究團隊跟引進一些廠商開始進行合作,「我們要成功,要先看到自己本身的品質。」

陳時中也表示,雖然疫苗需要很快,但我們要有證據、要有實驗,才能讓它在實驗上快得起來,但如果後面沒有過的,前面也沒有用;「比如我們要生產,就要有量產的能力,也要有保護力,所以不是快做出來就有效果,不是快就可以,要多掌握可能性。」

  • 垂直整合:互相有不同能力製造不同疫苗的廠商,能分享數據,讓彼此多了解。
  • 水平整合:讓有能力製造的廠商,配合其他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大量生產所需的疫苗。

除了疫苗之外,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藥物,包含瑞德西韋,食藥署已經核准有條件使用;奎寧也在多家醫院臨床試驗中。

新藥的部分,例如國衛院團隊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從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有開發的潛力及價值;中研院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而長庚團隊以及國衛院、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團隊,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其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能力高達90%以上。

指揮中心也表示,食藥署因應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也協助讓相關的檢測試劑、藥物、疫苗都可以透過專案進口,繼口罩國家隊後,科技防疫國家隊也成形,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能持續對全球防疫有所貢獻。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累計635萬8,642例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86萬2045例、巴西52萬7096例、俄羅斯42萬3741例、英國27萬7985例及西班牙23萬9932例為多;病例中37萬8941例死亡,以美國10萬7543例、英國3萬9369例、義大利3萬3530例、巴西2萬9937例及法國2萬8940例為多。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疫苗是新冠肺炎唯一救星!全球疫苗進度總整理

台灣口罩紅到白宮!指揮中心首揭7億片MIT口罩幕後功臣

人類正常體溫不再是37℃!防疫第一線先學會5種量體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