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疫調最困難的個案!防疫醫生甘苦談:第一例死亡個案

歷經四個多月以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相對緩和,但在兩三個月前可是疫情緊繃的高峰,一天新增個案可能達雙位數,其中又有不少群聚感染的個案,在這麼多確診者下,如何有效進行防堵疫情,其實都歸功為我們幕後進行疫調工作的-防疫醫師,他們也首度在今天記者會中說明這段時間的心歷路程,也透露讓他們疫調中最困難其實就是台灣首例死亡個案。

民眾普遍對於防疫醫師的印象,恐怕都是在電視上看到「防疫大作戰」中的宣導影片,但事實上這27位防疫醫師,宛如我們社區防線中的一片高牆,每個人都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外加公共衛生的背景,在這次疫情大戰中扛起重責,透過疫調做出最精準的判斷,哪些人該隔離、哪些人該篩檢。疾病管制署陳婉青醫師說:「通常一個確診個案調查,都至少需要一星期,有的非常複雜還會需要多更多時間。」

防疫醫師:「第一起死亡個案」最印象深刻

蘇家彬防疫醫師說:「在許多起個案幾乎都有參與其中,經歷很多酸甜苦辣,有的很難找到疾病的來源。我們只能盡可能去搜查線索、加以調查。但因為這些病患他自己本身生病,不只他連家屬也很恐懼,其實需要我們安撫他,和他進行更近一步的討論,找到更多可能的接觸者,把疾病傳播機會阻斷出去。」所以防疫醫師其實特別感謝這些願意配合的患者及家屬們,沒有他們的坦誠,也不會有完整的疫調。

只是回顧這段時間以來,哪起確診個案疫調起來讓他們最困難?蘇家彬醫師說:「其實是第一例的死亡個案,因為我們接到資訊到醫院去時,患者已經往生了。第一時間因為患者剛去逝,家人非常難過,但我們又要一直問他問題,我們也很不捨。加上這起個案是透過『回溯性』的才發現,病情變化是非常快。」

對此,陳時中也說台灣第一例死亡案例,讓社會都很恐慌,加上這個案子牽涉的很廣,時間點讓大家很緊張。

三位沒有戴口罩都是我們疾管署防疫醫師們,站在第一線進行疫調。

疫調像扮起柯南,搜集拼湊真相證據

像是澳洲音樂家在台灣國家演藝廳演奏後,不料後來發現竟然為確診者,長達5天的時間在國內趴趴走,當時也造成民眾緊張,加上音樂家當時已經飛回澳洲,如何釐清所有需要隔離的人?所有資訊都是由防疫醫師一個一個慢慢拼揍出來,包含與警政單位調閱監視器,與文化局、衛生局聯繫,釐清音樂家坐了哪部計程車、與哪些人曾經有過接觸,雖然沒有碰到確診者,但防疫醫師將他在所有行蹤拼再一起,說防疫醫師是柯南也不為過。

尤其當有些確診者,可能職業別或是曾經與哪些人接觸後,會不方便透露,防疫醫師也是得需要依依突破心防,從各種跡證、時間、內容,來了解完成疫調,且疫調是滾動性,不斷向前滾動式的發展。

但往往防疫醫師身兼多職,不只要協助確診者疫調,也還要協助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搜集國內外各種研究、資訊報告,即時提供給國內的醫護做最充足的資料,甚至防疫大作戰衛教內容也是出自他們之手,不時也要還需要跟國外的學術單位交流。

一群安靜無聲的幕後英雄

疾管署署長周志浩更在記者會中喊話:「非常歡迎優秀醫師加入,這個工作非常有挑戰性,有臨床的基礎外,進來之後還要公共衛生的訓練。這個工作會比起臨床醫師更多元、面向更廣,面臨完全不一樣的課題。」在記者會後從防疫醫師們眼神中,也看到對於身為這份職業的驕傲與肯定,但他們也笑笑,確實真的有陣子都忙到快沒時間睡覺。

如今台灣在防疫上有斐然的成績,是每位幕後英雄的努力,更是值得我們感謝且予以感激。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出現超級傳播者為何恐怖?這要從「傷寒瑪麗」的故事說起…

研究:無症狀可透過氣膠傳播!「呼吸」就可能釋放氣膠微小液滴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