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懶人包/看懂健保自付差額特殊醫材訂給付上限!陳時中盼健保署再溝通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告8大類、352項醫材有差額收費上限,引起不小的爭議,尤其醫界反彈聲音大。雖然健保署急著澄清,規範對象是「民眾自付差額特材」,不是「全額自費醫材」。連部長陳時中昨晚都急著出面解釋,出發點是讓民眾不要花冤枉錢,這兩天會找醫界代表溝通,針對有問題的分類、價格醫材做個案討論。
健保署急著在臉書上po出懶人包,講解自付差額的重點,其中強調這項新制的規範對象是「民眾自付差額特材」,也就是健保負擔一部分、其餘民眾負擔的醫材,而不是「全額自費醫材」,原訂相關新制將在8月1日上路。
新措施的重點是對相同功能、不同廠牌的健保特材(健保給付醫療器材)訂出「核定費用」以及「健保給付上限」,經對照後,就可以知道價差上限,以避免同一種醫材在不同院所有不同收費情況。
健保署表示,這是過去一年半來,與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代表,並同時參考其他國家的制度,首度落實健保法第45條規範,針對「民眾自付差額特材」匡列八大類352項品項,分別訂定民眾負擔上限。
對醫界對此消息反彈聲量大,不少醫師認為訂出上限天花板價格,可能會壓縮醫院經營空間,甚至影響患者的醫療品質。部長陳時中昨天也親上火線解釋:「應該思考的是上限價格定價是否合理以及醫材分組是否得當,不能說有上限價格就不對。」陳時中說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上限價格是否合理
二、功能或效益上分組是否公平,避免效能低和效能高的產品分在同一組。
陳時中強調:「相關制度是讓資訊相對缺乏的民眾不需要花冤枉錢,但制度也不是不能變動,一定會根據實際情況而有階段性的調整,會和健保署再溝通。」即便衛福部各單位急著解釋,但網路上醫界質疑聲量大,恐怕離真的上路還有段距離。
其實,昨天陽明大學舉辦健保關鍵報告「2030健保大限座談」,健保署前總經理張鴻仁也指出:「訂出自付差額醫材上限費用『是對的』,但目前醫師診察費低,醫界只好盡一切力量去賺錢,如今健保署把賺錢的管道擋起來,如今成為引爆點,反對聲音就會跳出來,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引爆點。」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熬夜猝死原因找到了!《Cell》問題不在大腦、心臟,而是「大腸」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