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病毒疣貼膠帶就可以治療?皮膚科醫師詳解這2種皮膚病怎麼治

當腳底上長了一粒腫腫的、硬硬的皮,中間還浮現一個黑點,千萬別懷疑,那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疣」,是會傳染的,如果沒有早點治療的話,可能會越長越多顆,雖然不會癢、不會痛,卻會越來越大,最後讓皮膚潰爛。

不過病毒疣的標準治療是「冷凍治療」,也就是用液態氮冷凍患處,讓病毒死亡、皮膚癒合,但因為溫度非常低、也會傷害皮膚,所以冷凍治療也是非常痛的,再加上一個療程要做好幾個月,讓很多人卻步,反正也不痛不癢,乾脆放著不管它。

但卻傳出有人用「膠帶」就可以治療的方法,只要買電氣絕緣膠帶(電火布、黑膠布),或是厚實的牛皮膠帶,貼在長病毒疣的地方,等它自然脫落就可以了。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表示,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不過實際上的效用可能只是「免疫力」。

雞眼、病毒疣先搞清楚他們怎麼分!

在介紹治療方法之前,要先知道雞眼跟病毒疣怎麼區分。俞佑說,雞眼是「物理性壓迫」造成的,也就是皮膚承受壓力久了,因為表皮增厚,形成繭之後,在某些地方因為重量壓迫而更進一步摩擦皮膚而產生的;所以只會在受到重量壓迫的地方出現, 像是腳趾、腳掌等。

而雞眼因為是角質層增生,所以看起來是透明、白白的,可能會有顆粒狀的角質出現。但病毒疣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造成的,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現,再加上病毒會讓血管壞死阻塞,造成瘀血,所以每個病毒疣都會有一個小小的黑點,看起來髒髒的,跟雞眼非常不一樣。

如果是雞眼,通常用水楊酸溶液軟化之後刮除,再等待好轉就可以了;病毒疣才是比較棘手的治療。

 

 

貼膠帶就可以治療病毒疣?

俞佑說,其實「貼膠帶」的作法的確有,而且研究結果很分歧,有些研究認為它很有效,但是2014年比較大規模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用貼膠帶治療病毒疣效果,其實跟安慰劑差不多。「意思就是,其實沒太多的效果,只是靠身體的免疫力。」

雖然「理論上」病毒疣有可能靠自己的免疫力清除,但是俞佑認為,絕大多數的病毒疣都還是需要治療介入,以免越長越多。「一開始病毒疣多半是在手、腳長,如果都不治療,也有可能長到臉上、背部等身體的其他部位。」

俞佑也分享,他在留美進修的一年當中,確實有碰過進行「膠帶治療」(duct tape)的患者,但醫生大多也是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醫療可近性跟醫療費用實在比台灣差太多,很難叫患者經常規則去冷凍治療,台灣要找皮膚科看診實在太便宜又方便了,所以還沒聽過哪個醫生推薦貼膠帶治療的。」

在2002年的研究發現,該膠帶療法比冷凍療法更有效,但陸陸續續又發現了沒有太多效果的證據,主要是因為膠帶品質不一,加上要黏貼膠帶達到2~3個月的程度,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並不是病毒疣縮小了就代表治癒,病毒還可能在身上存活著。

不過如果真的要嘗試「膠帶療法」,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

  • 先清潔長病毒疣的部位,並完全擦乾。
  • 切一小段膠帶,大小要足以覆蓋疣,並且足夠留在患處。
  • 把將膠帶粘在疣上,如果想加速脫落,可以用17%的水楊酸溶液來塗抹,再貼上膠帶。
  • 每週更換一次膠帶,如果膠帶在貼著的時候掉落,請不要重複黏貼,更換一塊新的。
  • 更換時輕輕撕下,然後清洗患處,如果有死皮,用砂紙把死皮刮除,然後讓病毒疣風乾一夜,隔天再貼上新膠帶。
  • 要出現效果,通常至少需要貼膠帶長達8週,而且必須選擇不透氣的膠帶,如果是透氣膠帶、布繃帶、一般膠帶不會有效果;建議選擇電氣絕緣膠帶或是牛皮膠帶。
  • 如果出現紅、腫、癢、痛、流血、長濕疹,或是任何皮膚的不舒服,請盡快停止操作,並前往皮膚科看診。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繭、雞眼、病毒疣到底怎麼分?看外觀是黑點還是白點!

皮膚一粒粒癢癢抓不停 到底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上長出一顆顆針頭大的小紅痣 竟然是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