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和平醫院為了 SARS 封院已經整整距離我們 17 年之久,然而 17 年過去了,人類卻迎來了更嚴重的戰役。而這次,淪陷的不只是亞洲,新冠病毒將久沒遇上嚴重傳染病的西方國家,一個個打到毫無招架之力。明明醫療與科技都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病毒的演化速度竟然更勝一籌,讓所有專家直言:真的沒想到!「9 局棒球賽,半年過去了,我們才到第3局。這場病毒跟人類的比賽未來會如何?我們都還不知道!」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感歎道。
「老實說,我從沒想過,在我 30 年的護理生涯,(疫情)會再來一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護理科督導長黃露萩在接受週刊採訪時表示。
而曾經進駐和平醫院坐鎮抗煞的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更是在廣播節目中說「比起 SARS,更怕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的傳染力強、重症率高,他形容,這就像 100 支籤抽兩支死籤,「你抽嗎?」
於年初到過武漢的香港大學新發病毒性疾病學講座教授管軼也曾表示:「對這次的疫情,我真的感到極其無力,這根本沒法跟 SARS 疫情相比。我經歷過這麼多,從沒感到害怕過,但是這次我真的怕了。」
從 SARS 到新冠,冠狀病毒越變越聰明
能讓專家都直言無力、害怕,同屬於冠狀病毒的 SARS-CoV-2,到底與 17 年前的 SARS 病毒差別在哪裡?
台灣免疫學權威、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指出:「我們總覺得 SARS 非常可怕,但是 SARS 真正肆虐的 8 個月中,攻擊過的人只有 8098 人,致死的人全部加起來才 774 人,致死率高達 9.6%,但它造成的真正死亡總數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高。」
反觀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它的致死率遠遠低於新冠病毒。但正是因為它看起來沒那麼致命,才尤其可怕。張南驥指出,新冠病毒降低致死率、提高傳染性以及速度,讓更多的人成為自己的宿主,這樣「扮豬吃老虎」的方式,已經讓全球確診人數直逼 2 千萬人。
「這17年來,病毒會越變越聰明,它現在已經明白,太快讓自己的宿主死亡,對自己的傳播跟生存都沒有好處。」張南驥表示。
基因定序技術突飛猛進!相較 17 年前不再「蒙眼打仗」
病毒在進化,醫療科技也同時在進步。尤其是迅速確認新型病毒的能力,是過去完全無法想像的。當年,SARS 從被發現到確定是何種病源感染,整整花費將近 5 個月,在未釐清病原下,醫護像是蒙著眼睛在打仗。
不過,由於基因定序 mNGS 的技術不斷突破,讓中國在病毒爆發後的一週內,就確認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這不僅讓人類知道了敵人是誰,更讓相關研究可以馬上展開。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舉例,像是這次的疫苗進度非常快,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才 3、4 個月就已經有疫苗在測試。「這是人類史上沒有發生過的,過去都要好幾年。」而這背後所需要的,就是快速而準確的檢測工具。
17 年來,病毒與人類的進步,可謂勢均力敵。
國際期刊讚美台灣防疫:多虧了 SARS 經驗
台灣曾經在對抗 SARS 時吃了不小的苦頭,346 例確診、73 人死亡,和平醫院的強制封院,更是震驚全台。然而,17 年後,這些苦頭結成果實,竟意外讓台灣一躍成為最積極防疫的國家。
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院士表示,2002、2003 年,SARS 剛爆發的時候,大家一時手忙腳亂。「那時候像和平醫院被關門,就有很多人跳窗逃掉,台灣當時是非常危險的。」但是,這次大家從過去 SARS 的經驗,累積了很多防疫重點,因此他認為防疫相當成功。
國際期刊《BMJ》在線發表的文章,也於近日點名讚美台灣。文中表示,台灣抗疫的成功關鍵,其中有一項就是人民記取了 SARS 的慘痛經驗。
文中指出,SARS 之後,台灣積極強化傳染病的防制措施,包括制定醫院標準操作程序,以因應高度傳染性疾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表示,自從 SARS 後,醫院的感染管控,都是每年的評鑑重點。
「洗手」成為抗疫成功關鍵!
曾於抗煞期間自願到和平醫院支援的顏慕庸,自從新冠疫情出現,就開始積極推廣抗煞經驗。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的他表示,「洗手」是這次防疫成功的關鍵。
顏慕庸多次於媒體與演講上提出:「進醫院前洗手是幫助國家,出醫院後洗手是幫助自己。」這個習慣,是在 SARS 期間成為防疫的重要步驟。
另外,包括戴口罩,也是我們從 SARS 得來的寶貴經驗。許多不認同口罩功效的歐美國家,受到文化影響,根深蒂固地認為「只有生病的人要戴」,像是美國總統川普就是個典型人物。而這些錯誤的觀念,也導致了某些地區的疫情惡化。
但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有過疫情經驗的台灣人,對於口罩的認知可謂十分正確:「大約有 8 成的民眾,都願意主動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再加上台灣的口罩國家代表隊表現卓越,讓口罩買得到,全體動員防疫,自然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全球抗疫最大失誤:忽視疫情
台灣就目前為止,控制疫情游刃有餘。然而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可沒有台灣那麼幸運,前陽明副校長徐明達指出:「最大的問題在於,這次的通報速度太慢了,讓全世界都輕忽了這個疾病!」
其實不單單是 WHO 反應太慢,許多國家也因為太久沒有碰到大型傳染病,輕忽了病毒。日本政府在 1 月初已經公布武漢市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的相關資訊;1 月 15 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發現首位感染者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應對動作;直到 1 月 21 日,才不疾不徐召開第一次相關會議。
這種「佛系防疫」,讓人看在眼底,忍不住替日本備感憂心。甚至,日本在賞櫻景點湧進大批賞櫻客,一直到 3 月 30 日,喜劇泰斗志村健因染疫死亡的消息傳出後,才讓許多日本民眾真正提高警覺。另外,像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沒有吃過 SARS 的虧,也一度認為新冠病毒只是專門挑亞洲人的疾病。
反觀台灣,記取了 SARS 慘痛教訓,這次防疫超前布署,有專家學者認為,台灣是準備了 17 年,才獲得了這個國際高度肯定的成果。
人類與病毒的「戰爭與合作」永不止息
如果把新冠病毒與人類之間的衝突比喻成一場棒球賽,詹長權表示,現在才到了第 3 局,未來將怎麼走,還不好說。不可否認,這開場的 3 局,台灣贏得漂亮。但是,若想要繼續贏下去,只靠著 17 年前留下的經驗是不夠的。
賴明詔表示,台灣現在做得太好了,所以人體沒有免疫的能力。「這有可能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更要小心,在未來的幾年,要好好的研發疫苗。」
他指出,許多 SARS 的研究都是虎頭蛇尾。若是沒有科研成果,人類面對疾病就只能「守」不能「攻」。賴明詔提醒,想要做的比 SARS 防疫好,科研成果就是個重要關鍵。
對此,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提出建議:「當年 SARS 時,我們發表文章有非常多,因為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 SARS,我們個案數畢竟全世界排名第三的,所以相對容易分析研究。」
然而,現在台灣的案例太少。「這部分要承認,研究個案我們大概真的沒有辦法。我建議,台灣的研究應該是集中在其他的、不需要靠很多病人的方式。」張上淳表示。
徐明達指出,人類與病毒的「戰爭與合作」永不止息。SARS 不是最後一次、新冠病毒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若想要「超前部署」下一次的傳染病,好好走穩每一步,在這一次比賽中漂亮取勝,就成了我們這一代人重要的任務。
文 / 林以璿、圖 / 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