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享好禮,豐富的內容、正確的健康資訊,還有 Heho 獨家優惠在裡面喔!
2020 是全球的一場大考驗。台灣在 6 月 7 日解封,但已經大量全球化的經濟、政治、交通,讓病毒在短短時間內肆虐到超過千萬人確診、60 萬條生命因此逝去。10 位在台灣深耕已久的權威專家異口同聲的說,台灣要真正從疫情中離開,必須「永遠記得這次的疫情」。
台灣在這次疫情中能夠很快做出反應,必須要歸功於2003年的SARS經驗,才能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並在學界、民間、政府各個層面都做到「超前部署」
「當醫生一個一個救太慢了,不如做公共衛生可以救更多人。」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這樣說過。這次疫情中,公衛專家利用經驗歸納、數學模型推算,預測到可怕的未來;並疾呼運用公衛手段,不靠疫苗不靠藥,一樣能救人!
前衛生署長
「如果將來全球有一億人感染,一千萬人死亡,我一點都不會驚嚇。」
「戴口罩、洗手、保持距離,這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應該要把它內化。」
台大公衛院長
「這不只是醫學的問題,更是公衛問題;它也不只是公衛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雖然病毒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存在,但對於病毒學家來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只有人類,人類應該學會的是謙虛的與大自然,還有其他生物好好相處。
它慢慢適應了人類的環境。雖然終究看起來不會讓人類一輩子帶著它,但已經比前輩們已經更適應了人類…
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
「沒把全球疫情控制下來,只控制一個地方是沒效,以這個角度去討論疫苗研發。」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病毒學家
「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
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
「台灣罩得住,台灣真的罩得住,口罩能製造又戴得住,這件事很不容易的!」
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
「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更聰明,沒辦法打贏病毒,只能求一個和平共存。」
當病毒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藥物就是控制病毒、跟病毒平衡共存的一個手段。現在各國最優秀的科學家都在這塊投入大量心力,除了防治新冠病毒,也是為了未來的新興病毒做準備。
林口長庚副院長
「第一線最重要的,防疫必須超前部署、精準診斷。」
指揮中心發言人、CDC 副署長
「這個疾病較難防範,戴口罩是一個顛覆所有公衛學者之前對抗疾病的做法。」
台大副校長、專家小組召集人
「即使這次疫情控制下來,還要預期不知道多久之後,還會遇到新的新興疾病。」
「台灣永遠不能鬆懈。」即使台灣防疫做得好,但自滿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在後疫情時代,台灣更需要的是把自己準備好,在每一刻都能有效率、精準的面對病毒。
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訂閱 Heho Express 健康快訊
記者|王芊淩、林以璿、盧映慈 設計|Victor、Emily、Ahw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