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的防曬產品種類百百種,挑選時不應一昧選擇高防曬係數,更重要的是避免使用方式錯誤,導致保養成效不彰。民眾最常出現的使用問題就是塗抹量不足,以及未落實重新塗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英語: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一再呼籲,防曬產品標榜的係數不再與時間長短成正比。防曬產品應每間隔 2 小時重新塗抹,且當戶外活動造成流汗或從事水中活動時,更需隨時重新塗抹防曬,甚至應選用具有防汗及防水性防曬產品,但使用防水產品不代表延長保護,仍需每間隔 2 小時補擦。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紫外線來自太陽光,根據太陽光的波長可區分為 UVA(長波)、UVB(中波)及 UVC(短波),由於 UVC 幾乎皆被臭氧層吸收,因此以前面兩者是造成皮膚老化的最大元兇,更是皮膚保養中最重要的課題。
例如長期處於室內也不重視皮膚保養的人,遠比長期曝曬陽光且勤於保養的皮膚還要好,也就是說紫外線光害會加劇皮膚老化速度及造成皮膚問題的產生,如曬傷、黑色素沉著、刺激、過敏、膚色不均、皺紋、角質增厚、痘痘惡化等,嚴重曝曬甚至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
防曬產品的係數評定標準
防曬產品主要是針對 UVA 及 UVB 的保護,其係數的認定,是透過科學方法測定保護係數(Protection Factor, PF),並基於全球統一性的評估方法,作為防曬效能評定之標準。
UVA 保護係數指標:由於現今尚未完整建立,因此目前是由歐洲和亞洲國家依不同的評定標準所制定,常見的指標為 PA(+)、PPD 和 Boot’s Star(★) 標示。
UVB 保護係數指標:以 SPF 標示,是目前各國對防曬產品之防曬效能所公認的指標。
而這些防曬係數的評定標準,是將防曬產品以厚度為每平方公分( cm2 ),即邊長為 1 公分的正方形面積,塗抹 2 毫克( 即 2.0mg/cm2 )塗抹後,進行紫外線光照所獲得的數據,也就是說,使用者必須符合評定標準,塗抹正確的用量,才能達到同樣的保護效果。
若依成年人臉部範圍(不含脖子等其他部位)計算,至少應塗抹 1 g,換言之,若您購買的防曬產品容量是 30 g,以持續每天僅塗抹一次計算,於 30 天內,該防曬產品就應該已經用完囉!看到這裡,是否發現自己的用量須重新修正呢?趕緊導正吧!
防曬係數越高,僅能表示提供更好的保護
根據不同的防曬係數指標,無論是+、數值或★,越多代表能提供更好的保護,例如 SPF 30 可阻擋 UVB 輻射 96.7 %,相較於 SPF 50 的 98%,提升了 1.3%。
另一方面,任何防曬產品皆無法提供 100% 的防護效能,並且無論塗抹多少防曬係數的產品,皆可能因流汗、出油、脫妝、擦拭或皮膚的代謝,造成防曬成分的效果遞減,因此,適時的補妝或塗抹才是落實正確的防曬方法喔!
遮蔽物比防曬提供更好的保護力
根據 WHO 提出,已塗抹防曬產品後,仍應適時撐傘、戴帽、使用太陽眼鏡及穿著淡色長袖棉質衣物,也就是說,當未塗抹防曬或未能適時重新塗抹防曬產品時,除了盡可能避開於曝曬於強烈陽光下,也可透過以上遮蔽物,提供更好的防護效果。
文、圖表資料提供/張雂媗 化妝品教育講師
圖/海倫
延伸閱讀:
防曬不能只塗手腳!老是漏擦這幾個部位:鼻頭、耳朵、眼皮也會引發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