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提到台灣人的「腎臟」功能評比,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好」,其中一個原因是台灣糖尿病比例高,導致血糖影響腎臟功能;另一個原因是其實很多藥物的使用都會造成腎功能的損傷,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說,「除了止痛藥之外,抗病毒藥物也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
顏宗海說,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前三名中,就有一項是使用「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而除了止痛藥之外,其實像是抗病毒藥物,還有有些特殊需求的核磁共振、或是其他影像檢查,需要喝的「顯影劑」,其實都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傷。
抗病毒藥物也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
「像是帶狀皰疹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就有可能造成腎臟損傷。」顏宗海說,因為抗病毒藥物是透過腎臟代謝,如果本身就是慢性腎臟病患,或是腎臟本身就不好的人,就可能因為藥物的劑量過高、代謝不良而引起急性腎衰竭。
而在進行放射線特殊檢查,像是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時為了凸顯顯影效果,常會給予的口服、注射顯影劑,也容易造成腎臟傷害。顏宗海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或是腎臟曾經受損的人,一定要特別提醒放射科醫師自己的『腎功能不好』,避免因為劑量過高而引發腎功能下降。」
安德聯合診所院長、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則說,即使不是慢性腎臟病患,是健康人,在長期使用會傷害腎功能的藥物之後,也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受損;如果平常又不喝足水分幫助代謝,就有可能會引發「慢性腎臟病」。「通常慢性腎衰竭都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果開始莫名的尿量減少、血壓升高、容易噁心想吐,也需要注意。」
腎衰竭症狀
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這 3 種藥物盡量少吃
但其實慢性腎臟病患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差,也容易因為免疫力不足而引起帶狀皰疹的問題,但如果要治療的話,顏宗海強調,劑量不能跟正常人用一樣,要特別跟治療的醫師強調這件事。
「我都會把報告拿給病人,讓他們在看其他科的時候提醒醫師,『不要開這種止痛藥』、『這種藥物劑量要注意』,避免造成腎臟的受損。」顏宗海說。
這 3 種藥物盡量少吃
- NSAIDs 止痛藥
- 抗病毒藥物
- 顯影劑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常見止痛藥可能讓腎功能下降!醫師提醒腎臟病患、高血壓等 6 大危險群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