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究:脂肪肝患者增加1倍死亡風險!元兇不是油膩是「果糖」

根據106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2成肝癌非由B型肝炎、C型肝炎所引起,主要是脂肪肝所引起。脂肪肝的主要造成原因包括肥胖、過度營養、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酗酒等,因脂肪肝無症狀,讓人難以察覺,一般人常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且脂肪肝也會有肝癌三部曲的病程,即從脂肪肝漸變成肝炎,之後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醫師提醒,千萬別輕忽脂肪肝對健康帶來的影響。

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增加1倍死亡風險!

根據瑞典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之死亡風險相較沒脂肪肝者增加1倍(約為93%),且死亡風險隨疾病嚴重程度而增加,可見脂肪肝的問題不容小覷,然而脂肪肝可從平時的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來預防。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由於脂肪肝目前沒有很好的生物標記來協助診斷,肝切片仍是診斷標準。因此,經醫師評估下,如有需要的話,仍須接受肝切片檢查、診斷,才不會因延誤而加重病情。

圖片來源:freepik

國內外研究皆表示肥胖增加脂肪肝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6年的報告中指出肥胖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子,且過重會比健康者提高1.8倍的罹患肝癌機率,文獻回顧指出沒有多餘的身體脂肪會降低罹癌機率。另國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目前證據顯示肥胖與脂肪肝相關,並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會導致脂肪肝、肝發炎或肝損傷。

脂肪肝若是放任不管,有可能會持續惡化成肝炎,統計顯示,單純性脂肪肝病友中,約有10-20%的人會進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而約25-5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友的病情會持續惡化成肝纖維化,甚至可能發展成嚴重影響肝臟功能的肝硬化及肝癌。且體內多餘的脂肪,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並會降低預期壽命。

糖類是脂肪肝元兇!中高齡者逾五成有脂肪肝風險

脂肪肝的形成與飲食息息相關,糖類食物例如富含澱粉的主食類或甜點,若吃得太多會使得血糖升高,一般在胰島素作用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但假如肝醣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肝醣以三酸甘油酯儲存,久而久之,累積過多就會形成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目前全世界盛行率約為10-30%,在台灣的一般族群中則約為11.5%,但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族群卻可高達50%以上。

然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程發展緩慢,病友在病情晚期或惡化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經常確診時,即已是末期,唯一的治療方式只有肝臟移植,因此提前預防變得格外重要。

避免脂肪肝第一步:從減糖下手

功能醫學科醫師歐瀚文表示,多數民眾以為只有吃得太油膩才會造成脂肪肝,但其實糖類攝取過多才是主因,高糖飲食不僅會增加脂肪肝風險,還會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機率,國外研究顯示,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友的果糖攝取,竟然比一般人高出2-3倍,因此,減少糖分攝取是遠離脂肪肝的一大關鍵!

歐瀚文特別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需注意三要點,包含控制體重、增加運動,以及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尤其對於中高齡長者而言,更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日常的飲食均衡、減少糖分攝取是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的健康飲食指南也指出,每日糖分若能降至總熱量的5%或25公克以下,將可以減少很多疾病風險,呼籲中高齡族群更應嚴格控制每日糖分攝取量。

搭配規律運動,可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目前並沒有合格有效的藥物,而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做起,即均衡飲食與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規律運動;另外,國健署提供的「我的餐盤」飲食方式,也是值得參考的。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口訣是「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吃足六大類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改善脂肪肝。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老少皆宜的「健康飲品」竟然會引發痛風?專家:果汁多喝還會引心血管風險

甩不掉的脂肪肝恐來自水果!營養師:看時間吃水果不發胖

脂肪肝不只損害肝健康!《BMJ》:還會誘發心臟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