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健康狀態,現代人壓力大吃飯速度快,尤其又常吃刺激性、辛辣的食物,造成胃潰瘍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只是不少人有迷思以為胃潰瘍一定會有胃痛的症狀,腸胃科醫師提醒,其實年紀越大的患者表現症狀更「不典型」,腹脹、打嗝、消化不良也都可能是胃潰瘍的症狀。
冬天特別會有胃潰瘍?
不少人冬天特愛吃辛辣、燙的食物,加上平時生活習慣不良,悄悄地增加胃潰瘍發生機會,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天氣變冷食慾大開,容易進食過量或刺激性食物,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
【胃潰瘍小檔案】
胃酸長期侵犯胃部黏膜,讓受傷的區域產生發炎、纖維化,加上黏膜細胞已經無法修復,最嚴重下讓胃部結構會逐漸變薄,接著可能導致胃出血、胃穿孔。
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後,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別以為只有上班族會有此困擾,根據臨床經驗胃潰瘍患者在各年齡層都滿平均,最年輕遇過高中生就有胃潰瘍困擾,只是年輕人對身體感覺敏感,比較容易早發現,年長者不見得有典型的症狀,往往發現都已經很嚴重了。
造成胃潰瘍的主因
若胃部原本已經受傷,就更容易再次發生胃潰瘍,且許多不良生活習慣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常見造成胃潰瘍的原因很多:
- 幽門桿菌感染
- 藥物副作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
- 不良飲食習慣
- 壓力
若長期有在服用慢性藥物,康本初特別提醒民眾:「有在吃心臟科抗凝血劑的患者更容易有發生胃潰瘍的風險,因為抗凝血劑可能會造成胃粘膜的傷害,當胃出血也會不容易止血。」
胃潰瘍症狀分為典型、不典型
目前對於胃潰瘍的診斷工具是「胃鏡」檢查,除了可以發現病灶,還能一併觀察周圍的黏膜,同時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但重要的是民眾自我警覺性要提高,別等到嚴重出血才就醫。
胃潰瘍症狀可分為典型及不典型:
- 典型症狀:上腹疼痛、腸胃不適
- 不典型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解黑便
由於不少人都會把胃痛跟胃潰瘍做連想,康本初坦言:「胃痛的原因很多,也很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或是功能性的問題,不一定是會有胃潰瘍,但沒有胃痛也不代表沒有胃潰瘍。」
因為就從臨床上觀察發現,年紀越大的患者可能神經越不敏感,往往都是「不典型」的表現居多。最近遇到一名 40 多歲男性,就是沒有特別胃不舒服,某日早上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才趕緊就診。
胃潰瘍患者怎麼調整飲食?
一旦首次確診胃潰瘍的問題,醫師一定會檢驗有沒有幽門桿菌感染,治療上若有感染一定要消除幽門桿菌,另外會搭配口服藥物、調整生活習慣,鼓勵患者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
如今研究已證實如果是胃幽門桿菌造成胃潰瘍,在反覆感染下,最終可能持續惡化是可能變成「胃癌」,民眾千萬別忽略腸胃告訴身體的警訊,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延伸閱讀
胃痛到底是胃潰瘍還是胃癌?教你分辨腫瘤痛跟潰瘍痛!
搞到胃出血,代表你的身體已經出現這6個問題
胃潰瘍吃這6種食物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