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社區內也潛藏「好的黑數」!何美鄉分享三個防疫黑數故事

國內本土確診數還沒到達高峰,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多次提到可能因為 PCR 量能不夠,檢測出來的數值不準確,社區中可能潛藏太多「黑數」,但黑數真的不好嗎?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則以 3 個個案故事舉例,提到有民眾雖然染疫,但因無症狀或是輕症,也沒有特別進行 PCR 篩檢,又不佔用醫療資源的情況,就會被歸類在「好的黑數」。

連續一週國內本土確診數維持在六萬例,但因為北部民眾想要採檢 PCR 都需要排隊, 即使快篩陽性有些人也懶得去採檢 PCR ,選擇在家中自己隔離,這種狀況就成了社區中的黑數。

過往對於黑數總認定很負面,黑數太多時致死率往往高於實際值,會導致許多數據失去參考價值。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先前提到:「不是確診愈少愈好,大家只會盤算那個地方,那個國家的傷亡最低,也就是最低的『超額死亡者』就是贏家。」

面對社區中的黑數該怎麼看待,何美鄉昨日在臉書分享 3 個台北人的故事,說明黑數也可能是好的黑數。首先是在一個 LINE 上的科技群組裡,有人分享自己確診居隔的第一天,全身酸痛、頭痛不已,並指「若是輕症,也是很難受的輕症」,不過在相隔兩天後,確診的民眾表示:「幸好有清冠一號,吃了第三天就舒服多了。」

第二個案例則是一個 80 幾歲的「超級阿嬤」,家中 3 代同堂,整家人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四人都先後確診在家康復,不過老夫婦雖與 4 位確診者同住一屋,最神奇的是,還可以安然過關沒被感染,同時也懂得應用居隔新制,快速自我解隔離。

何美鄉補充說:「老夫婦是聯亞的受試者,在他們一家居隔期間也落實相關措施,包含一整桶酒精、消毒水兩週都用完,每人各自回自己房間吃飯,也不離開家門,在還沒 PCR 檢測前就有朋友送去清冠一號,保健品也都認真吃。」

第三個案例則是一位有在爬山的 70 幾歲女性,雖然與她爬山的朋友確診了,這名女性也在兩天後出現打噴嚏、鼻塞等症狀,但快篩是陰性,因此也沒特別去做 PCR,之後也有持續報平安。

針對這些特殊的狀況案例,何美鄉說:「這 3 個台北人的故事的共同點,就是所謂的防疫黑數。若是在更早的數星期前,他們肯定會被匡列,被 PCR、被放進檢疫旅館,也有可能貢獻了部分台灣的確診數字。」

但不少台灣民眾是會自動自發、自我隔離,何美鄉認為:「他們都自我隔離可能也默默的貢獻了社區防疫安全,但卻不佔用任何醫療資源,他們被我歸為『好的黑數』」。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Omicron 會侵犯兒童神經?發燒到這個溫度要馬上送醫
整理包/確診後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一表看懂四種藥物適用對象
如何幫家人代領 Paxlovid 抗病毒口服藥物?領藥方式、適用對象一次掌握